逾期债务真的不用还了?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自律公约》18条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网友在后台留言问:"公约出台后,是不是网贷逾期就不用还了?"今天我们就用"人话"拆解这份公约的核心要点,带你看清真相。
一、公约出台背景:行业乱象倒逼规范升级
近年来网贷平台暴力催收、隐私泄露等事件频发。公约首次以行业自律形式,对债务催收、用户隐私、协商机制等关键环节作出系统性规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文件明确要求:不得采用恐吓、骚扰、虚假诉讼等手段催收,不得泄露债务人敏感信息,这为饱受"爆通讯录"之苦的借款人提供了法律护盾。
二、核心条款"三要三不要"
1、要保障权益:第5条明确债务人享有知情权、异议权和申诉权,平台必须建立24小时投诉渠道。
2、要规范流程:第11条规定催收需提前3日书面通知,且每日催收不得超过3次,晚10点至早8点禁止催收。
3、要合规协商:第9条鼓励平台与债务人协商个性化还款方案,包括减免利息、延期还款等灵活处理方式。
4、不要暴力催收:第14条将"冒充公检法""P图群发"等36种行为列入负面清单。
5、不要过度采集:第7条明确禁止收集与债务无关的通讯录、位置信息。
6、不要暗箱操作:第17条要求所有催收记录必须保存2年以上,接受监管部门检查。
三、关键误区澄清:不还款=零责任?
必须强调:公约是规范催收行为,不是免除债务责任,根据第3条"诚实信用原则",借款人仍需履行还款义务,但第16条有个重大突破:对于年利率超过LPR4倍的部分,平台不得主张债权,这意味着很多网贷的实际利率可能已触碰法律红线。
建议参考:逾期处理"三步走"
1、主动沟通:收到催收通知后7日内提交书面情况说明
2、固定证据:对违规催收进行电话录音、短信截图
3、依法维权: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www.nifa.org.cn)进行在线投诉
相关法律依据
1、《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
2、《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最小必要收集原则
3、《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141号)
这份公约既是债务人的"护身符",也是合规平台的"指南针",它传递出两个明确信号:第一,暴力催收时代终结;第二,合法本息受保护,但需要警惕的是,个别自媒体断章取义鼓吹"欠钱不用还",这种误读可能让借款人陷入更大的法律风险。合规协商才是解决债务问题的正确打开方式。
逾期债务真的不用还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