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是什么险?每个月到底要交多少钱?
“工资到账8000元,实际到手却只有7000多?”不少职场新人看到工资条上的“五险”扣款时,心里难免犯嘀咕。五险作为劳动者的基础保障,究竟包含哪些险种?个人和企业各自承担多少费用?今天就用最直白的语言,带大家拆解这笔“隐形福利”。
一、五险到底是什么?
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统称为“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要求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的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缴满15年才可享受;
医疗保险:看病报销、药店购药,部分城市可家庭共享;
失业保险:非自愿失业时可领取补助,最长24个月;
工伤保险:工作期间受伤或患职业病,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生育保险:覆盖产假工资、生育医疗费用,男性职工配偶也可部分享受。
二、五险到底要交多少钱?
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缴费基数通常为职工月平均工资,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基数或高于最高基数(各地标准不同),以北京2024年为例(假设月薪8000元):
险种 | 企业缴费比例 | 个人缴费比例 | 企业承担(元) | 个人承担(元) | |
养老保险 | 16% | 8% | 1280 | 640 | |
医疗保险 | 9%+1% | 2%+3元 | 800 | 163 | |
失业保险 | 0.5% | 0.5% | 40 | 40 | |
工伤保险 | 0.2%-1.9% | 0% | 16(按0.2%计) | 0 | |
生育保险 | 0.8% | 0% | 64 | 0 | |
合计 | — | — | 2200 | 843 |
*注:实际金额需按当地政策计算,部分城市已合并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
重点提示:
1、个人仅承担养老、医疗、失业三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由企业全额缴纳;
2、缴费基数并非实际工资,而是根据当地社平工资调整,例如上海2024年最低基数为7310元;
3、医疗保险中的“3元”为大病统筹附加费用,部分城市需额外缴纳。
三、职场人必看的3条建议
1、核对工资条:确认企业是否按实际工资缴纳,避免“按最低基数交社保”的陷阱;
2、跨省转移:换城市工作时,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线上办理社保转移;
3、灵活就业者:无雇主人群可自主缴纳养老和医疗,比例通常为20%(养老)+8%-10%(医疗)。
四、相关法条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职工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用人单位需为本单位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失业保险条例》第六条: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1%缴纳(具体比例以地方调整为准)。
五险的本质是“用现在的钱换未来的保障”,个人每月缴纳的800多元看似“损失”,实则覆盖了养老、医疗等人生重大风险,对企业而言,合规缴纳社保既能避免法律风险(如员工工伤索赔纠纷),也是吸引人才的隐性竞争力。社保缴费不是成本,而是对未来的一份稳健投资。
*文末互动:你的社保按实际工资缴纳了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
原创声明:本文数据参考各地人社厅公开文件,结合实际案例原创撰写,转载需授权并注明来源。
五险是什么险?每个月到底要交多少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