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合同在民法典有什么约定
一、保管合同在民法典有什么约定
《民法典》中关于保管合同有如下重要约定:
(一)保管合同的成立。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明确了一般情况下保管合同成立的时间节点。
(二)保管人的义务。保管人应当妥善保管保管物,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寄存人的告知义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有瑕疵或者根据保管物的性质需要采取特殊保管措施的,寄存人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保管人。寄存人未告知,致使保管物受损失的,保管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保管人因此受损失的,除保管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且未采取补救措施外,寄存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保管物的领取。寄存人可以随时领取保管物。当事人对保管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管人可以随时请求寄存人领取保管物;约定保管期限的,保管人无特别事由,不得请求寄存人提前领取保管物。
二、签订保管合同文本有哪些条款
保管合同文本通常应包含以下重要条款:
(一)当事人信息条款。明确保管人和寄存人的姓名、名称、住所等基本信息,确保合同主体明确。
(二)保管物条款。详细描述保管物的名称、数量、质量、规格等特征,必要时可通过附件或清单进一步明确。
(三)保管场所和方法条款。约定保管物的存放地点,以及保管人应采取的保管方法和措施,确保保管物的安全。
(四)保管期限条款。确定保管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若未约定保管期限,寄存人可随时领取保管物。
(五)费用及支付条款。明确保管费用的数额、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等内容。若为无偿保管,也应在合同中注明。
(六)双方权利义务条款。规定保管人和寄存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如保管人妥善保管的义务、寄存人告知保管物特殊情况的义务等。
(七)违约责任条款。约定双方违反合同约定应承担的责任,以保障合同的履行。
(八)争议解决条款。约定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式,如协商、或诉讼等。
三、保管解决途径有哪些
保管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协商解决。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就纠纷事项进行友好协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沟通交流,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较为灵活、便捷,有利于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且成本较低。
(二)调解解决。当事人可以请求有关部门或者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调解机构会根据事实和法律,居中协调,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调解协议一旦达成,双方应自觉履行。
(三)仲裁解决。若双方在保管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那么当发生纠纷时,可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具有专业性、高效性和保密性等特点,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四)诉讼解决。若双方未约定仲裁条款,或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和事实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诉讼是一种较为正式、权威的纠纷解决方式。
以上是关于保管合同在民法典有什么约定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