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房子到底算谁的?夫妻共同财产认定的法律关键点
结婚时甜甜蜜蜜,离婚时却因财产分割撕破脸?许多夫妻对"共同财产"的界定一知半解,导致纠纷频发。《民法典》明确规定,婚后取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等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实际生活中,房产、投资、继承财产等复杂情况往往成为争议焦点。
典型案例:小王婚后用个人存款付了首付,夫妻共同还贷,离婚时房产如何分割?根据司法解释,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及对应增值属于共同财产,但首付款仍归小王个人所有,若房产登记在双方名下,即便一方出资多,也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解决方案:
1、签订书面协议——婚前/婚内财产协议能明确资产归属,避免"感情用事"埋雷。
2、保留资金流水证据——父母赠与、个人财产转化需留存转账记录、公证文件。
3、咨询专业律师——涉及股权、知识产权等复杂资产时,法律介入可降低风险。
法条依据:
《民法典》第1062条: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为夫妻共同财产。
《民法典》第1063条:婚前财产、遗嘱/赠与合同中确定归一方的财产属个人财产。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78条:婚后共同还贷房产,未登记方有权获得补偿款。
小编总结:夫妻共同财产认定核心在于"贡献"与"约定",感情好时提前规划不是算计,而是对婚姻的负责。重点记住三原则:婚后的劳动所得共分享,婚前的个人财产要留痕,父母的赠与需明示,别等到感情破裂时才后悔当初没做财产公证——法律保护的是清醒的人。
离婚时房子到底算谁的?夫妻共同财产认定的法律关键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