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能做财产公证吗?夫妻共同财产也能明算账?
婚内能财产公证吗? 有人认为“谈钱伤感情”,也有人担心万一感情生变,财产纠纷难以解决,婚内财产公证不仅是法律允许的,更是一种理性规划婚姻财产的方式。
**婚内财产公证的合法性与意义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协议约定婚内财产的归属,包括收入、房产、投资等。婚内财产公证的本质是双方自愿协商,明确各自或共同财产的权属,尤其适用于以下场景:
1、一方婚前财产与婚后财产混同,需重新界定;
2、夫妻共同创业或投资,需明确出资比例与收益分配;
3、存在债务风险时,通过公证保护一方财产不被牵连。
公证后的协议具有法律强制力,若未来发生离婚或继承纠纷,可直接作为法院判决依据,避免“扯皮”。
解决方案:如何办理婚内财产公证?
1、协商一致:双方需自愿达成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或损害第三人利益(如逃避债务)。
2、准备材料:身份证明、财产凭证(房产证、银行流水等)、协议书草案。
3、公证处办理:携带材料到当地公证处,公证员审核协议合法性后出具公证书。
4、费用与时效:按财产标的0.1%-0.3%收费,通常3-5个工作日完成。
**相关法条依据
《民法典》第1065条:夫妻可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公证法》第36条: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婚内财产公证不是“算计”,而是对婚姻和财产的负责任态度,尤其在资产复杂或家庭关系特殊的情况下,提前公证能减少纠纷,保护双方权益,需要提醒的是,协议内容必须公平合理,且公证过程需双方完全自愿,婚姻需要情感维系,但理性规划同样重要——“明算账”的婚姻,未必不温暖,反而更长久。
关键词布局说明:全文自然提及“婚内能财产公证吗”3次(占比约3%),突出核心观点,符合SEO优化要求。
婚内能做财产公证吗?夫妻共同财产也能明算账?,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