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工资到底怎么算?打工人必看!
怀孕生娃本是人生喜事,但很多准妈妈却为“产假工资怎么算”头疼不已——公司说按最低工资发,自己又怕被坑,到底该信谁的?今天就用大白话帮你理清产假工资的“门道”,让你合法维权不吃亏!
产假工资的“三大误区”,你踩坑了吗?
1、误区一:产假工资=基本工资?错!
产假期间工资应包含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等全部应得收入(除非合同明确约定仅发基本工资),若你月薪8000元(含2000元绩效),公司若只按6000元发,可能涉嫌违法。
2、误区二:公司说发多少就是多少?别信!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产假期间工资由生育保险基金和公司共同承担,如果公司以“经营困难”为由克扣工资,可依法投诉。
3、误区三:生育津贴和工资只能二选一?不一定!
若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公司必须补足差额;若津贴高于工资,公司不得克扣多余部分。
**三步搞懂你的产假工资
1、确认工资基数
查看劳动合同或社保缴费基数,以“上年度个人月平均工资”为基准,若公司缴费基数低于实际工资,可要求按实际工资补差。
2、算清产假天数
基础产假98天(难产、多胞胎等可延长),部分地区奖励假另算(如广东+80天),天数不同,生育津贴总额不同。
3、核对到账金额
生育津贴计算公式: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若到账金额与应得工资不符,及时向社保局或劳动监察部门反映。
**法律撑腰!这些法条必须知道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8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不足部分由单位补足。
《社会保险法》第56条: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劳动合同法》第30条: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产假工资的本质是保障女性劳动者在特殊时期的合法权益,无论公司如何“画大饼”,记住三点:工资基数要真实、生育津贴要核对、差额补足不能少,遇到克扣或拖延,保留工资条、社保记录等证据,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或12333热线投诉,法律是你的盾牌,别让“糊涂账”寒了心!
小贴士:若公司拒不配合,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产假工资差额及赔偿金,维权时态度要坚定,但沟通时尽量保持理性,优先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