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能力具体怎么分类
一、民事行为能力具体怎么分类
(一)严格意义上讲,“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被理解为具备一定年岁者所能行使的,以自身行为参与并取得民事权利及履行相应民事义务的资格。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则特指公民在其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中,无法通过自身行为获得民事权利以及承担相应民事义务的资格。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亦可称为“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体而言,即指年龄在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无法完全辨识自身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他们均属于。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行为能力鉴定去哪里做
民事行为能力鉴定通常可在以下机构进行:
一是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许多城市都有经司法行政部门审核登记的专业司法鉴定机构,这些机构配备了专业的鉴定人员,他们具备相关的医学、法学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鉴定经验,能够依据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对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作出科学、客观的鉴定。申请鉴定时,一般需要提交相关的病历资料、明等材料,按照鉴定机构的要求完成各项检查和评估流程。
二是部分指定的医院。一些地区会指定特定的医院承担民事行为能力鉴定工作。这些医院通常有专门的科室或团队负责该项鉴定,他们在精神医学、神经内科等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医院进行鉴定时,同样要遵循相应的程序,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精神状态评估等,以确定当事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三、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是怎样的
在法律体系中,对于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标准如下所示: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无法辨识自身行为的成年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包括年满八周岁但尚未成年以及无法完全辨识自身行为的成年人;
3.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则包括年满十六周岁且以自身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以及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
以上是关于民事行为能力具体怎么分类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