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款逾期不付,利息到底该算多少?
在日常商业交易中,买卖双方常因货款支付问题产生纠纷,尤其是当买方逾期付款时,“利息如何计算”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逾期支付利息不仅是经济补偿,更是法律赋予守约方的权利,这笔利息究竟该怎么算?是看合同约定,还是直接按法律规定执行?本文从实务角度为您拆解。
一、逾期利息的计算依据:合同优先,法定兜底
根据我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逾期付款利息的计算遵循“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的原则。
1、合同明确约定:若买卖合同中写明了逾期付款利息的计算方式(如日万分之五),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如不超过LPR的4倍),法院一般会支持按约定执行。
2、无约定时按法定:若合同未约定,可参照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1.3-1.5倍主张利息,当前1年期LPR为3.45%,则利息范围约为4.485%-5.175%。
特别注意:2020年8月20日后的新规明确,法定利率上限不再以“24%年利率”为标准,而是与LPR挂钩,避免高利贷化倾向。
**二、实务中的三大注意事项
1、合同条款需合法有效
部分企业会约定“日千分之一”等高额违约金,但若明显高于实际损失(如LPR的4倍),法院可能酌情调减。建议在合同中明确“逾期利息+维权成本”的复合条款,增强可操作性。
2、催款证据是关键
利息起算时间通常从“约定的付款日次日”开始,若未约定付款时间,需通过书面催告(如律师函)确定宽限期,保留催款记录才能保障利息计算的连续性。
3、违约金与利息能否并存?
若合同同时约定了违约金和逾期利息,法院可能综合判定总额是否合理。实务中,二者叠加后一般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超出部分可能不被支持。
**三、律师建议:提前防范,主动维权
1、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付款时间、逾期利息计算方式及争议解决条款;
2、交易过程中:定期对账,保存交货凭证、发票、聊天记录等证据;
3、发生逾期后:优先协商,协商不成时及时起诉,避免超过3年诉讼时效。
**相关法律依据
1、《民法典》第584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对方可请求赔偿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8条:未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时,可参照LPR加计30%-50%计算。
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逾期贷款罚息利率为合同约定利率的1.3-1.5倍。
货款逾期利息的计算绝非“拍脑袋”,而是法律规则与商业逻辑的结合,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既要通过合同提前锁定权益,也要在纠纷发生时理性举证。“约定清晰”比事后争论更重要,“及时行动”比拖延妥协更有效,如果您面临类似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