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款逾期不付,利息到底该算多少才合法?
在商业交易中,货款逾期支付是许多企业主头疼的问题,对方拖欠货款不仅影响资金周转,还可能因利息计算问题引发纠纷。货款逾期付款的利息究竟如何主张才算合法? 今天我们就从法律实务角度,深入解析这一高频争议点。
**一、逾期付款利息的三大法律依据
1、合同约定优先原则
若买卖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逾期付款的利息标准(如“每日万分之五”),只要该标准未超过法律保护上限,法院通常予以支持。
2、法定利息兜底规则
若合同未约定利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8条规定,可参照同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1.3-1.5倍主张逾期利息。
3、违约金与利息的平衡
需注意:合同中若同时约定违约金和逾期利息,总额一般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30%(《民法典》第585条),否则可能被法院调减。
**二、利息计算中的三个实操要点
1、起算时间
从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次日开始计算;若未约定付款时间,买方应在收到货物的同时支付(《民法典》第626条)。
2、利率选择
以2023年为例,1年期LPR为3.45%,按1.5倍计算则日息约为0.0145%(计算公式:3.45%×1.5÷360)。
3、举证关键
主张利息时需准备:合同原件、交货凭证、催款记录,若口头约定利息,需有微信记录等佐证。
**三、给企业的三点实务建议
1、签订书面合同时
明确约定“逾期付款按每日万分之五计息”,并注明“买方自愿承担律师费、诉讼费等实现债权的费用”。
2、催款阶段
通过书面函件+短信/邮件双重催告,每次催款均注明逾期天数及已产生的利息金额,为诉讼固定证据。
3、诉讼策略
可要求将利息计算至实际付清之日,而非仅到起诉时,避免执行阶段再起争议。
**相关法条索引
- 《民法典》第584条:违约损失赔偿范围
- 《民法典》第626条:买卖合同付款时间认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8条:逾期利息计算标准
- 《民事诉讼法》第253条: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货款逾期利息绝非简单的“算账”问题,而是涉及合同效力、证据链构建、诉讼策略的综合法律课题,企业主需牢记:
1、事前预防比事后追责更重要,合同条款要经专业律师审核
2、催款过程留痕是主张利息的关键
3、主张LPR的1.5倍利息是法律赋予的底线权利
遇到复杂纠纷时,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律师,通过发送律师函、诉前调解等方式高效维权,避免因“不会算利息”而白白遭受损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