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违法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职务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职务违法具体包括哪些呢?
问题解答:
职务违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滥用职权: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玩忽职守: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徇私舞弊: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徇私情、私利,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错误处理的行为。
4、贪污受贿: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5、泄露国家机密: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保密法规,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机密,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行为。
建议参考:
1、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职务违法的具体法律规定,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案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职务违法的范围和构成要件。
2、保持警惕:在工作中,要保持警惕,注意防范职务违法的风险,如果发现有职务违法的迹象,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3、加强自我约束: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加强自我约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4、提高法律意识: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小编总结:
职务违法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会影响国家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要加强自我约束,提高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