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薪到底是什么意思?打工人的年终福利还是画饼?
你有没有在找工作时,看到招聘启事上写着“提供13薪”就心头一热,以为自己马上要多拿一个月工资?可等到年底,左等右等,那“第13个月的工资”却迟迟不见踪影?那么问题来了:13薪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到底算不算工资?公司不给发,能告吗?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让无数打工人又爱又恨的“13薪”。
13薪,不是“年终奖”,也不是“画大饼”
13薪,顾名思义,就是一年发13个月的工资,比如你月薪1万,年底再多拿1万,总共就是13万,听起来是不是很香?但要注意,它和“年终奖”是两码事。
年终奖是激励性质的,可多可少,甚至可以没有,通常和公司业绩、个人绩效挂钩;而13薪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额外薪酬,强调的是“固定”和“保障”——只要你干满一年,哪怕公司效益一般,你也该拿到这第13个月的工资。
但关键来了:13薪有没有法律强制力?公司说不给就不给?
答案是:不一定。
13薪到底算不算“工资”?法律怎么看?
在我国现行劳动法体系中,并没有明文规定企业必须发放13薪,也就是说,13薪不是法定福利,而是属于用人单位自主决定的“额外福利”或“薪酬结构的一部分”。
能不能拿到13薪,关键看三点:
劳动合同里有没有写?
如果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年薪13薪”或“每年发放第13个月工资”,那这就是双方约定,公司不发就属于违约,你可以依法维权。公司规章制度有没有规定?
有些公司会在《员工手册》或薪酬制度中明确说明:“司龄满一年的员工可享受13薪”,这种制度如果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也具有法律效力。有没有形成“惯例”?
如果公司连续多年都发13薪,哪怕合同没写,也可能被认定为“事实上的薪酬约定”,一旦突然取消,员工可以主张权利。
一句话总结:13薪本身不违法,但也不强制,它能不能兑现,取决于“有没有约定”。
现实中的“13薪陷阱”你踩过几个?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大肆宣传“13薪”“15薪”来吸引人才,结果入职后发现:
- “13薪”其实是“绩效达标才发”;
- 或者要“在职到年底才能拿”,但12月被劝退,钱就没了;
- 甚至有些公司把13薪拆成“年终奖”,发不发全看老板心情。
这些操作,本质上是在利用信息不对称,把“福利”包装成“承诺”。如果你在签合同前没确认清楚,那这“第13薪”很可能就是一场空欢喜。
给打工人的建议参考
如果你看重13薪,千万别只听hr嘴上说,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面试或谈薪时,明确询问13薪的发放条件:是否写入合同?是否与绩效挂钩?是否要求在职到发放日?
✅把“13薪”写进劳动合同或补充协议:口头承诺不靠谱,白纸黑字才是保障。
✅保留公司宣传材料或邮件记录:如果招聘信息写着“提供13薪”,但合同没写,这些也可能作为证据。
✅关注公司历史发放情况:通过脉脉、知乎、小红书等平台了解老员工反馈,看看是不是“年年画饼”。
13薪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需要你主动争取和确认的“权益”。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六)劳动报酬……
→ 说明工资标准、构成应明确写入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 如果公司承诺13薪但未兑现,可能构成违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十一条
变更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视为双方同意变更。
→ 说明“事实履行”也可能形成法律效力。
✍️ 小编总结
13薪什么意思?它不是法律强制的工资,而是一种基于约定的额外薪酬,它可能是你年终多拿一个月工资的“小确幸”,也可能是企业用来吸引人才的“营销话术”。关键在于:有没有写进合同,有没有形成制度或惯例。
别再被“13薪”三个字冲昏头脑。真正聪明的打工人,不会只看薪资数字,而是看清背后的规则和保障,下一次谈offer时,记得多问一句:“13薪,能写进合同吗?”——这一句话,可能就决定了你年底是笑还是哭。
职场如战场,福利不是施舍,而是谈判桌上争取来的权利。
13薪到底是什么意思?打工人的年终福利还是画饼?,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