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薪是什么意思?是奖金还是工资?搞懂这几点不吃亏!
你有没有在看招聘信息时,看到“提供13薪”这样的字眼?心里一动,觉得这家公司待遇不错,比别人多发一个月工资?但转念一想,13薪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法律规定必须给的吗?年底一定能拿到吗?它和年终奖又有什么区别?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职场人关心的“隐形福利”。
咱们得明确一点:13薪不是法律强制要求企业必须支付的,它本质上是一种企业自愿提供的薪酬福利,属于“约定性待遇”,而不是“法定性工资”,也就是说,有没有13薪,发不发,什么时候发,完全取决于公司制度或劳动合同的约定。
那“13薪”到底怎么算?顾名思义,就是一年发13个月的工资,比如你月薪1万元,公司承诺发13薪,那你在年底(通常是春节前)会额外拿到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1万元,全年总收入变成13万元。关键在于,这第13个月的工资,通常是按你当月的基本工资来算的,不是绩效,也不是奖金。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那它和年终奖有啥区别?这可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点。
- 13薪更像“固定工资的延伸”,只要你在职、没重大违纪,一般就能拿。
- 年终奖则是“浮动激励”,金额不固定,可能和公司业绩、个人考核挂钩,甚至有可能“画饼”不兑现。
举个例子:小李在一家国企工作,合同里写了“享受13薪待遇”,只要他全年正常出勤,年底就能稳稳拿到一个月工资,而小王在一家私企,老板说“有年终奖”,结果年底公司效益不好,只发了半个月工资当“安慰奖”,你看,一个是“承诺兑现”,一个是“看天吃饭”。
但这里要特别注意:13薪能不能拿,关键看有没有“白纸黑字”的约定!
口头承诺不算数!
微信群里说的不算数!
招聘海报上写的,也不一定作数!
只有写进劳动合同、员工手册,或者公司正式发布的薪酬制度中,才具备法律效力,否则,一旦发生争议,劳动者很难维权。
有些人以为13薪是“第13个月才发”,其实也不一定,有的公司会在年终一次性发放,有的则拆成季度奖或年中预发。搞清楚发放时间和计算方式,比知道有13薪更重要。
📌 建议参考:签合同前,这几点一定要问清楚!
13薪是否写入劳动合同?
别光听HR说“我们有13薪”,一定要看合同条款有没有明确写明。发放条件是什么?
是必须在职到年底?还是只要工作满一年就能拿?离职员工有没有?这些都要提前确认。按什么标准发?
是按基本工资?还是包含补贴、绩效?避免年底算账时“缩水”。和年终奖能同时拿吗?
有些公司会把13薪当“保底”,年终奖另算;也有的直接用13薪代替年终奖,记得问清。
📚 相关法条参考:
虽然13薪不是法定福利,但一旦约定,就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保护: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六)劳动报酬……
→ 如果13薪被写入合同,就属于劳动报酬的一部分,企业必须履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 若公司无故拖欠或拒发已约定的13薪,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依法维权。《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 若员工在职满一年但年底前离职,是否能拿到13薪,需看合同约定,若约定“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则企业应依法支付相应比例。
13薪是什么意思?它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企业给予员工的一种稳定福利承诺,它虽不强制,但一旦写进合同,就具备法律效力。别被“13薪”三个字冲昏头脑,关键看它有没有“落地成文”。
找工作时,既要关注薪资数字,更要抠清细节条款,毕竟,写在纸上的,才是你的。
下次看到“提供13薪”,别急着心动,先问一句:“能写进合同吗?”——这才是职场人最硬的底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