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薪到底是什么?很多人搞错了,它真的等于多发一个月工资吗?
你有没有在看招聘信息时,看到“提供13薪”这几个字就眼前一亮?心里默默算着:一年12个月工资,再多拿一个月,岂不是稳稳多出一份年终奖励?但等等,13薪真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吗?今天咱们就来揭开“13薪”的真实面纱,别再被表面数字迷惑了!
咱们得明确一点:13薪不是法定福利,而是企业自主设定的薪酬激励方式,也就是说,国家法律并没有强制要求公司必须发13薪,它属于“可有可无”的范畴,完全取决于公司的制度和老板的良心。
那到底什么是13薪?顾名思义,就是一年发13个月的工资,比如你月薪1万,年底再多拿1万,总共13万,听起来很美,对吧?但重点来了——这第13个月的工资,发不发、什么时候发、怎么发,全看劳动合同或公司制度怎么约定。
举个例子:
有的公司规定,只要你在年底在职,哪怕只干了11个月,也能拿到完整的13薪;
但更多公司会设置“门槛”,比如要求你必须工作满一年、绩效达标、或者到12月31日还在职,才能全额领取。
更有的公司把13薪和年终奖混为一谈,美其名曰“13薪”,实际上就是年终奖换个叫法,甚至金额还不如绩效奖金。
关键不在于“13”这个数字,而在于背后的发放规则。
如果你在面试时听到“我们有13薪”,别急着心动,一定要追问清楚:
- 是固定发放,还是有条件?
- 按基本工资算,还是包含绩效?
- 如果年中离职,还能拿吗?
这些细节,直接决定了你到手能多拿多少钱。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13薪和年终奖是两回事。
年终奖是奖励性质,金额浮动大,可能高也可能没有;
而13薪更像是“约定工资”的延伸,理论上更稳定,但现实中,很多公司为了规避风险,会把13薪写进制度但不写进合同,导致员工离职时维权困难。
所以说,别被“13薪”三个字迷惑了双眼。
它可能是实实在在的福利,也可能是画饼充饥的“文字游戏”。
真正聪明的打工人,不会只看“有没有13薪”,而是看“怎么发、发多少、有没有保障”。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求职或准备谈薪,遇到“提供13薪”的公司,建议你这样做:
- 要求公司将13薪写入劳动合同或薪酬确认书,避免口头承诺;
- 明确发放时间、计算基数和发放条件(如在职状态、考核要求等);
- 对比年终奖政策,判断13薪是“锦上添花”还是“替代品”;
- 保留工资条、制度文件等证据,以防日后发生争议。
白纸黑字才是最硬的保障。
相关法条参考:
虽然13薪不属于法定强制支付项目,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仍需注意以下条款: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六)劳动报酬……
→ 若公司承诺13薪,应尽量写入合同,否则难以主张权利。《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 公司若单方面取消已承诺的13薪,可能构成违约。《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 若13薪属于约定工资组成部分,离职时应按比例支付。
小编总结:
13薪听起来很香,但本质是“企业福利”,不是“法律义务”。
它能不能兑现,取决于公司制度是否透明、承诺是否书面化。
别让一个数字迷惑了你,真正的职场智慧,在于看清背后的规则。
下次再看到“13薪”,别光顾着高兴,先问清:“怎么发?写进合同了吗?”
毕竟,拿得到的才是钱,拿不到的,都叫“期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