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财产公证真的有法律效力吗?弄懂这几点不吃亏!
"婚前财产公证听得多了,婚后财产公证真的具备法律效力吗?"这是很多夫妻在感情出现波动或家庭资产复杂时,最关心的问题,婚后财产公证不仅合法,更是法律明确认可的保护手段,但必须符合特定条件才能生效。
婚后财产公证的本质是夫妻双方通过书面协议,对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归属、管理方式作出约定,根据《民法典》规定,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涉及第三人权益,且双方自愿签署并完成公证手续,该协议即具备法律约束力,夫妻婚后共同购买房产,若公证约定"房产归女方单独所有",离婚时可直接按协议执行,无需再按"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如何让婚后财产公证真正"站得住脚"?注意三个核心要点:
1、必须双方自愿到场,任何胁迫、欺骗签署的协议均可被撤销;
2、要明确具体,避免出现"部分财产归某方"等模糊表述;
3、涉及房产、股权等需登记财产时,必须同步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否则可能影响对外效力。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065条:夫妻可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公证法》第36条: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
婚后财产公证是法律赋予夫妻的"财产自主权",它特别适合再婚家庭、创业夫妻、继承财产较多等复杂情况,但要注意,公证解决的是财产问题而非感情问题,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拟定条款,既能保障权益,又能避免因协议瑕疵导致无效风险,对于涉及大额资产的情况,最好同步咨询律师,确保协议内容与产权登记、债务隔离等形成完整保护链。
(本文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咨询建议联系专业婚姻家事律师。)
婚后财产公证真的有法律效力吗?弄懂这几点不吃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