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到底是个啥?为啥人人都怕遇到这种人?
你有没有在朋友圈、新闻里,甚至身边听到过“这人真是个老赖!”这样的评价?“老赖”这个词听起来像是江湖黑话,其实它背后藏着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咱们不整那些冷冰冰的术语,就用大白话,掰开揉碎讲清楚:老赖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让人又恨又怕?
先来直击核心——“老赖”不是法律术语,而是民间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俗称,简单说,就是欠了别人钱或者有法律义务要履行,法院判决也下来了,但他就是不还、不执行、不配合,甚至玩失踪、藏财产,这种人,老百姓就叫他“老赖”。
你可能会问:“不就是欠钱不还嘛,至于这么大动干戈?”
问题就出在这儿——欠钱不还是民事纠纷,但判决生效后拒不执行,那就是对抗司法权威,属于违法行为!法院判你赔10万,你有钱却装穷,开着豪车、住着豪宅,就是不还钱,这种行为已经不是“不讲信用”那么简单了,而是公然挑战法律底线。
更让人头疼的是,很多老赖特别“精”,他们会提前转移财产、用亲戚名义买房买车,甚至搞“假离婚”来逃避执行。他们不是真的没钱,而是“装穷”成了一种手段,可法院也不是吃素的,一旦被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后果可就严重了。
一旦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大家说的“上黑名单”,那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坐不了高铁、飞机,不能住星级酒店,孩子上私立学校受限,连微信、支付宝都可能被冻结,更别提贷款、办信用卡,基本是“寸步难行”。这可不是吓唬人,而是实打实的联合惩戒机制在起作用。
“老赖”这个词已经从民间调侃,变成了具有法律后果的社会标签,它不仅影响个人信用,还可能波及家庭、事业,甚至影响子女的前途,你说,谁还敢随便欠钱不还?
但我们也得理性看待——不是所有欠钱的人都叫老赖,有些人是真的经营困难、突发变故,暂时无力偿还,只要积极沟通、配合执行,法院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宽限或分期执行。真正的“老赖”,是那种有履行能力却故意逃避、恶意拖欠的人。
✅ 给大家几点实用建议:
- 借钱前多留个心眼:尽量签书面协议,保留转账记录,必要时做担保或抵押。
- 一旦对方违约,别拖!尽早起诉,越早拿到判决,越早进入执行程序。
- 发现对方转移财产?立即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别等钱没了才后悔。
- 别怕执行难:现在法院执行手段越来越强,查车、查房、查银行流水,一查一个准。
- 遇到老赖别私了:暴力催收违法,合法途径才是正道。
📚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老赖是什么意思”?说白了,有本事借钱,没胆子还钱”的人,他们不仅伤害了债权人的利益,更动摇了社会对法律的信任。法律不是摆设,诚信也不是口号,随着信用体系的完善,老赖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也要敬畏法律,别让自己一不小心,成了别人口中的“老赖”。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抗拒执行,寸步难行,这年头,信用比钱更值钱。
老赖到底是个啥?为啥人人都怕遇到这种人?,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