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到底是个啥?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某某人欠钱不还,被列入老赖名单!”或者刷短视频时听到主播义愤填膺地说:“这种老赖就该曝光!”
可你有没有真正搞懂——“老赖”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只是骂人的话,还是有法律依据的正式称呼?
今天咱不整那些干巴巴的法条套话,我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你把这事讲明白!
“老赖”不是法律术语,而是老百姓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俗称。
注意关键词:失信被执行人。
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被这么叫的,必须是法院已经判决你还钱(或履行其他义务),你明明有履行能力却拒不执行,法院才会把你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举个例子:
小王借了朋友5万块,法院判他还钱,结果他有钱买新车、出国旅游,就是不还债,这时候,法院可以依法把他列为“老赖”。
一旦上了这个名单,后果可不止是丢脸那么简单——高铁坐不了、飞机不能飞、孩子上重点学校受限、银行卡被冻结,甚至可能被拘留、判刑!
很多人以为“老赖”就是欠钱的人,其实不然。
真正的“老赖”是“有钱不还”的人,不是“还不起”的人。
法律其实很人性化,如果你真的困难、没财产可执行,法院不会随便把你贴上“老赖”标签,但如果你一边哭穷一边偷偷转移资产,那不好意思,法院的“天眼”可不是吃素的。
还有一个重点:
“老赖”不是永久标签!
只要你把该还的钱还了,或者和申请人达成和解并履行完毕,法院就会把你从名单里撤下来,信用也能慢慢修复,别想着“赖一辈子”,那只会越陷越深。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被别人拖欠款项,别光靠催债,第一时间去法院起诉,拿到胜诉判决后申请强制执行,如果对方有财产却拒不履行,果断申请将其列入失信名单——这是你合法维权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而如果你自己正面临债务压力,也别硬扛或耍小聪明,主动沟通、分期偿还、配合执行,反而更容易获得理解和宽限。
📚相关法条参考(划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62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并可以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向社会公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1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应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执行;
(三)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等。
📌小编总结:
“老赖”不是一句玩笑话,它是法律给失信者的“红牌警告”。
无论是欠钱不还的人,还是想维权的债权人,都该明白:诚信是底线,法律是武器,逃避解决不了问题,面对才是出路。
别让一时的侥幸,变成一生的污点。还钱不丢人,失信才真丢人!
这篇文章不灌鸡汤,只讲干货,希望你看完能真正理解“老赖”的分量,也愿这个世界少一点失信,多一点信任。
老赖到底是个啥?别再傻傻分不清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