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被小催打电话,我到底该不该接?怎么回才不吃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十一点,手机突然响起,陌生号码,接起来是个语气不紧不慢却带着压迫感的声音:“您好,是张先生吗?您在某某平台的借款已经逾期15天了,今天必须处理,不然我们就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了。”你心里一紧,挂了电话又后悔,不挂又怕越说越被动——面对网贷逾期后小催的电话,到底该怎么回应才不被拿捏、不被吓住,还能保护自己的权益?
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个让很多人焦虑的问题。
认清“小催”是谁?他们真能决定你的命运吗?
“小催”不是法院,也不是银行,更不是执法机关。他们通常是网贷平台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公司员工,说白了,打工的”,他们的任务是帮你“想起来还钱”,但没有执法权,也没有强制执行权。
很多人一听“再不还就上门”“要爆通讯录”“影响征信”就慌了,其实大可不必。这些话术,90%都是为了施压让你尽快还款的心理战术。
接到催收电话,先稳住情绪,别被带节奏
当你接到催收电话时,第一反应不是解释、不是道歉,而是冷静判断,你可以这样应对:
确认对方身份
礼貌但坚定地问:“请问您是哪家公司?受哪家平台委托?能否提供工号和书面通知?”
合法催收必须能提供明确信息,否则你有权拒绝沟通。不承认、不否认,只陈述事实
“我确实有这笔借款,目前因为收入问题暂时无法全额偿还,但我有还款意愿,正在想办法。”
避免说“我一定还”或“我不还了”这种极端话,前者可能被录音作为证据,后者可能被认定为恶意拖欠。拒绝骚扰和威胁
如果对方说“要联系你家人”“发朋友圈曝光你”,直接警告:“这种行为涉嫌侵犯隐私和名誉权,我已录音,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多数小催听到“录音”两个字,语气立马软下来。不承诺具体还款时间
别轻易答应“明天一定还”“下个月发工资就还”,万一做不到,反而会被当作违约证据。
可以说:“我会积极筹款,具体安排需要时间,请不要再频繁打扰我。”
哪些话术是“坑”?千万别上当!
“不还钱就上征信!”
真相:只有正规持牌金融机构或备案平台才能上报征信,且必须经过你本人授权或法院判决。很多网贷平台本身就不合规,根本上不了征信。“我们要把你的信息发给所有联系人!”
违法!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经同意泄露他人通讯录属于侵犯隐私,可报警或投诉。“再不还就起诉你!”
别怕。起诉是法院的事,不是催收说了算,真要起诉,你会收到法院传票,而不是一个电话。
真正该做什么?三步自救法
整理债务清单
把所有逾期平台、金额、利率、合同条款列清楚,判断哪些是合法债务,哪些是高利贷或套路贷。主动协商,争取分期或延期
很多平台其实愿意协商,毕竟他们也不想走到起诉那一步。你可以主动联系平台客服,提出“个性化分期还款”申请。保留所有证据
通话录音、短信、微信记录全部保存!这些在未来可能成为你维权的关键证据。
建议参考:
如果你已经逾期,不要逃避,也不要盲目答应。
优先处理利率高、平台正规的债务,对不合规平台可以暂缓或主张合同无效。
如果催收频繁骚扰,建议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或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欠钱不还确实有责任,但被违法催收欺负,你也有权说“不”!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催收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恐吓、侮辱性语言。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慌中失去理智。
面对小催的电话,你不需要卑微,也不需要对抗,只需要冷静、理性、有边界地沟通。
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守住法律底线,同时积极面对债务问题,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你不是“老赖”,你只是暂时遇到困难的人。只要依法应对,合理协商,总有走出困境的一天。
别让一个电话,压垮你生活的全部希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