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借网贷逾期一年,真的就只能被催收折磨到崩溃吗?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原本只是想“应急一下”的网贷,怎么就演变成了一年都还不上的债务泥潭?尤其对还在校园里的大学生来说,“大学生借网贷逾期一年”这个问题,背后藏着的,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一场心理、信用和未来命运的拉锯战。
小林是某二本院校的大三学生,去年因为家里突发变故,学费和生活费一下子成了难题,他抱着“借点小钱,等兼职赚了就还”的心态,在某平台借了8000元,起初,他想着分期还,压力不大,可没想到,平台所谓的“低息”背后,藏着各种服务费、管理费、逾期罚息,利滚利,短短一年,欠款竟翻到了近3万,催收电话从一天一个,变成一天十几个;短信从提醒还款,变成“通知你辅导员”“发你通讯录”“上门贴条”……小林整夜失眠,不敢接电话,甚至开始逃课。
他不是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因各种原因陷入网贷陷阱,而一旦逾期,尤其是逾期超过一年,局面往往急转直下。平台可能将债务打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手段五花八门,骚扰、恐吓、曝光通讯录屡见不鲜,更严重的是,个人征信已经悄然受损,银行贷款、未来求职、甚至考公政审都可能因此受阻。
很多人以为“学生没工作,平台拿我没辙”,但法律上,只要年满18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签下的借款合同就是有效的,即便你是学生,借了钱,就有还款义务,平台不会因为你是学生就心慈手软,尤其是那些打着“校园贷”旗号、实则高利贷的非法机构,更是吃准了年轻人缺乏财务规划和法律意识的软肋。
更让人揪心的是,逾期一年后,债权方完全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一旦被起诉,法院判决后你仍不履行,就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到那时,不仅银行卡被冻结,连高铁、飞机都不能坐,子女上学都可能受影响。
但,是不是就真的走投无路了?当然不是。
建议参考: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面临“大学生借网贷逾期一年”的困境,请务必冷静应对,采取以下几步:
- 停止以贷养贷:不要再借新贷还旧债,这只会让雪球越滚越大。
- 整理债务清单:把所有平台、借款金额、利率、还款记录全部列出来,做到心中有数。
- 主动沟通协商:联系平台或债权方,说明学生身份、实际困难,申请减免罚息、分期还款或延期处理,很多平台在诉讼前仍愿意协商。
- 保留证据:所有催收电话录音、短信截图、合同文件都要保存,以防遭遇暴力催收。
- 寻求帮助:向学校辅导员、法律援助中心、公益组织求助,很多高校设有法律援助站,能提供免费咨询。
- 必要时走法律程序:如果已被起诉,务必出庭应诉,提出抗辩,比如质疑利率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暴力催收等。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目前LPR约为3.45%,四倍即13.8%,超过部分可主张无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催收中泄露通讯录、群发威胁信息属于违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使用暴力、胁迫、限制人身自由、侵入他人住宅或恐吓、跟踪、骚扰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催收非法债务罪。
小编总结:
“大学生借网贷逾期一年”不是终点,但绝对是一个必须正视的警钟。年轻不是犯错的借口,但也不该成为被剥削的理由,面对债务,逃避只会让问题更糟,而勇敢面对、理性应对,才是唯一的出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站在你这边,只要你愿意拿起它作为武器,更重要的是,学会管理欲望、建立正确的金钱观,才是避免再次陷入泥潭的根本,别让一时的“方便”,毁掉一生的信用与尊严。
大学生借网贷逾期一年,真的就只能被催收折磨到崩溃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