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收到律师函还要到付?这到底是警告还是套路?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自己因为网贷逾期,突然收到了一封“律师函”,而且还是到付件——快递员让你先掏几十块钱才能签收,一时间心里七上八下:这到底是真的法律警告,还是又一种催收套路?我就以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身份,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
先说重点:收到“到付律师函”,90%以上是催收手段,不是真正的法律程序。
你有没有想过,正规的律师函会通过到付快递寄给你吗?不会。正规律所、正规金融机构在处理债务纠纷时,如果真要发律师函,通常会通过邮政EMS、挂号信,或者电子送达等方式进行,费用由发件方承担,哪有让债务人先付邮费的道理?这本身就违背了法律文书送达的基本逻辑。
那为什么会有“到付律师函”出现?说白了,就是某些第三方催收公司或者不良平台搞的“心理战术”,他们打着“某某律师事务所”的旗号,伪造或仿制律师函模板,再通过到付快递寄出,目的就是让你:
- 心理恐慌,以为马上要被起诉;
- 被迫签收,支付邮费(这本身就是他们的盈利点);
- 主动联系还款,哪怕只还一部分,也算“催收成功”。
更离谱的是,有些所谓的“律师函”连律师事务所的公章都没有,或者地址、电话全是假的。我见过最夸张的一封,抬头写着“北京某某律师事务所”,可电话打过去却是空号,律所官网也查无此人,这种函件,根本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纯粹是吓唬人。
那是不是所有律师函都不可信?也不是,如果你确实长期逾期,尤其是金额较大,且平台已走正式法律程序,正规的律师函是可能收到的,但这类函件有几个特征:
- 不会到付,邮费由律所或金融机构承担;
- 有明确的律师事务所名称、执业律师姓名及执业证号;严谨,引用具体合同条款和法律条文;
- 通常会附带“可协商还款”或“即将提起诉讼”的正式通知。
当你收到这类到付快递时,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慌张,而是冷静核实。
👉 建议这样做:
- 先别签收!可以让快递员拍照发你函件封面,看看发件单位是谁;
- 然后上网查这个“律所”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在司法部官网可查;
- 打官方客服电话,向贷款平台确认是否委托了该律所;
- 如果确认是假的,可以直接拒收,并保留证据,必要时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真正的法律行动,从来不会靠“到付快递”来通知你。
📚 建议参考:
如果你确实网贷逾期了,别被一封到付快递吓破胆,但也别完全无视。逾期本身是事实,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建议你主动联系贷款平台,了解当前欠款明细,看是否能协商分期或减免部分罚息,比起被动挨打,主动沟通才是上策,保护好个人信息,别被“伪律师函”诱导进入二次诈骗陷阱。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
律师承办业务,应当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并遵守律师事务所关于执业活动的管理制度。律师不得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邮政法》第二十五条
邮政企业应当对用户交寄的邮件进行验视,对不能确定安全性的物品,应当要求用户出具相关部门的安全证明。到付邮件不得强制签收。《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发〔2018〕10号)
明确禁止暴力催收、虚假诉讼、伪造法律文书等非法催收行为。
✍️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恐惧牵着走。收到“到付律师函”别急着付钱,先冷静核实真伪,真正的法律程序不会靠快递吓人,合法的催收,从不会让你先掏邮费。面对债务,坦诚沟通比逃避更有效。你不怕面对问题,问题才不敢轻易拿你开刀。你的理智,是你最强大的法律武器。
保持清醒,守住底线,别让一封到付快递,成了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贷逾期收到律师函还要到付?这到底是警告还是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