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3天就说寄律师函?是警告还是套路?
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自己只是网贷逾期了短短3天,平台或催收方就发来短信、打电话,甚至扬言“马上寄律师函,走法律程序”,一时间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担心:这到底是不是真的?会不会影响征信?是不是马上就要被起诉了?
作为一名从业十多年的执业律师,我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网贷逾期3天就说寄律师函”,到底是合法警告,还是心理施压的套路?
逾期3天就发律师函,现实吗?
咱们先说结论: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催收手段,而非真实法律行动。
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律师函不是打印店的传单,不能说发就发,正规的律师函,是由执业律师根据委托人授权,经过事实核查、法律分析后,以律师事务所名义正式出具的法律文书,它有严格的格式、用语和送达程序,成本高、流程严、目的明确。
而一个刚逾期3天的案子,平台连基本的催收流程都还没走完,怎么可能立刻进入“委托律师发函”阶段?除非这笔贷款金额巨大,或你有恶意逃废债的嫌疑,否则根本不值得动用律师资源。
更现实的情况是:你接到的所谓“律师函通知”,99%是催收公司或平台内部人员冒充的恐吓话术,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你产生恐惧,赶紧还钱。
真正的法律程序,是什么流程?
我们来梳理一下,如果平台真要走法律途径,会经历哪些步骤:
- 逾期初期(1-30天):短信、电话提醒为主,属于常规催收。
- 逾期30-90天:可能外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语气会更严厉。
- 逾期超过90天:平台可能开始评估是否起诉,收集证据、准备材料。
- 正式起诉:向法院提交诉状,缴纳诉讼费,等待立案。
- 法院受理后:才会真正委托律师,发出律师函或法院传票。
看到没?从逾期到真正发律师函,中间隔着几十天甚至几个月的流程。逾期3天就发函?逻辑上根本不成立。
那些“寄律师函”的话术,小心别被吓住
常见的恐吓话术包括:
- “我们已经委托XX律师事务所,律师函明天寄出!”
- “再不还款,将影响你子女上学、考公考编!”
- “律师函一到,你就上了失信名单!”
这些话,听着吓人,实则毫无法律依据。
重点来了:
👉律师函不是法院判决,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不会直接影响征信(征信记录来自贷款机构上报,不是律师函)。
👉更不会直接导致你被拘留或坐牢(民事债务不构成刑事犯罪,除非涉嫌诈骗)。
当你听到“逾期3天就寄律师函”时,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恐慌,而是警惕——这极可能是催收的心理战术。
那你该怎么办?别慌,记住这几点
- 核实身份:凡是自称“律师”或“律师事务所”的,要求对方提供律所名称、律师执业证号,可上司法部官网查询真伪。
- 保留证据:通话录音、短信截图全部保存,防止对方骚扰或威胁。
- 理性沟通:如果你确实有还款意愿但暂时困难,可以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延期或分期。
- 不惧恐吓:明确告诉对方:“请依法办事,恐吓、骚扰属于违法行为,我将保留投诉和起诉的权利。”
✅ 建议参考:
如果你真的面临经济困难,不要因为几句恐吓就乱了阵脚。
✅ 先理清自己的债务情况,列出每笔贷款的金额、利率、逾期天数。
✅ 主动与正规平台沟通,很多机构都有“困难客户帮扶计划”。
✅ 如果催收行为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如频繁骚扰亲友、威胁、辱骂),立即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或公安机关投诉。
合法的债务要还,但不合法的催收,你有权说“不”。
📚 相关法条参考: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催收过程中若存在侮辱、诽谤、骚扰等行为,受害人可依法请求赔偿。《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通过恐吓、威胁、侮辱等方式催收,不得冒充司法人员或律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网贷逾期3天就说寄律师函”——这句话听起来吓人,但99%是催收的施压话术,不是法律现实。
真正的法律程序有严格流程,不会因为几天逾期就立刻启动。
面对催收,你要做的是:保持冷静、保留证据、依法维权。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前提是——在合法、合规、有尊严的前提下进行。
别让几句恐吓,打乱你的人生节奏。
你不是逃债者,你只是暂时遇到困难的人。
挺住,办法总比困难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