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到底是个啥?为什么它能决定你的年终奖?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越来越多公司发工资的时候,工资条上除了“基本工资”“五险一金”这些老面孔,还多了一个神秘项目——绩效工资?
很多人看到这个词,第一反应是:这到底算不算我的固定收入?干得好能多拿,干不好就扣钱?那公司说扣就扣,合法吗?
咱们就来把“绩效工资”这个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的词,掰开揉碎,说个明白。
绩效工资到底是什么?
绩效工资就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业绩成果来发放的浮动薪酬部分,它不像基本工资那样每月固定到账,而是和你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直接挂钩。
举个例子:
小李在一家销售公司上班,合同上写着月薪8000元,其中5000元是基本工资,3000元是绩效工资,如果这个月他完成了销售目标,3000元照拿;但如果没完成,可能只拿1500,甚至为零。
你看,绩效工资的核心逻辑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但注意了!绩效工资不是老板心情好就发,心情不好就扣,它必须建立在合法、合理、有据可依的基础上。
绩效工资≠随意扣钱
很多人误以为,既然叫“绩效”,那公司想怎么考核就怎么考核,想扣就扣。大错特错!
法律上对绩效工资有明确要求:
- 必须写进劳动合同或公司制度里;
- 考核标准要公开、透明、可量化;
- 不能搞“模糊指标”或“主观评价”来变相克扣工资。
公司规定“员工态度不积极可扣绩效”,但又没说明什么叫“不积极”,这就是典型的“霸王条款”,劳动者完全可以主张无效。
更关键的是:绩效工资一旦约定,就属于工资总额的一部分,受《劳动法》保护,也就是说,公司不能随便说“你没达标,绩效全扣”——除非你能证明考核过程公平、标准清晰、结果合理。
绩效工资怎么才算“合法合规”?
我们总结了三个核心要点,帮你避坑:
✅写进合同或制度:绩效工资的发放标准、计算方式、考核周期,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不能口头承诺。
✅考核过程要留痕:谁评分、依据什么评、员工有没有签字确认,都要有记录。
✅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哪怕绩效为零,你每月到手的钱也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否则违法。
举个真实案例:
某员工月薪6000,其中2000是绩效,公司以“团队协作差”为由,连续三个月扣光绩效,员工申请仲裁,结果公司拿不出任何考核依据,最后被判补发工资+赔偿。
所以说,绩效工资不是公司“合法扣钱”的挡箭牌。
给职场人的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谈薪资,或者发现公司绩效工资“变味”了,记住这几点:
- 签合同前,一定要问清绩效工资的占比、发放条件和考核方式,别被“高薪”冲昏头脑。
- 保留工资条、考核表、工作记录,这些都是未来维权的关键证据。
- 如果公司频繁无理由扣绩效,别忍气吞声,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申请劳动仲裁。
- 绩效制度修改必须经过民主程序(比如职工大会讨论),不能老板一句话就改。
绩效工资的本质是激励,不是惩罚,用得好,能激发干劲;用不好,就成了压榨工具。
附: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六)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绩效工资等。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且扣除后剩余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绩效工资不是“虚的”,也不是“随便定的”,它既是企业激励员工的工具,也是劳动者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在于:有没有约定?约定是否合法?执行是否公平?
如果你发现公司拿“绩效”当借口克扣工资,别慌,法律站在你这边。
搞清楚“什么是绩效工资”,不只是为了多拿钱,更是为了守住你应有的尊严和权益。
工资一分都不能少,绩效更不该成为“背锅项”。
职场路上,既要拼业绩,也得懂法律。
你的努力,值得被公平对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