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结合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律师带你一文搞懂!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朋友问你:“这两个方案能结合一下吗?”领导说:“把这个思路和之前的结合看看。”甚至在法律文件里,也频繁出现“权利义务相结合”“事实与证据相结合”这类表述。“结合是什么意思”?它只是简单的“拼在一起”吗?还是背后藏着更深的逻辑和规则?

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资深律师,我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把“结合”这个词掰开揉碎,不仅讲清楚它的日常含义,更要深入到法律语境下的真正内涵——因为很多时候,理解错一个词,可能就会影响一份合同、一场官司,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结合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律师带你一文搞懂!


“结合”到底是什么意思?先从生活说起

我们先抛开法律术语,回到日常语境。“结合”听起来很抽象,但其实它无处不在。

  • 两块乐高积木“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造型;
  • 两个人“结合”组成家庭,法律上叫“结婚”;
  • 工作中把A方案和B方案“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最优解。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结合”不是简单的“堆叠”,而是有目的、有逻辑地融合两个或多个元素,产生新的整体或效果,它强调的是“协同作用”——1+1>2。

但在法律世界里,“结合”可不只是“融合”这么简单。


法律语境下的“结合”:不只是连接,更是判断依据

在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中,“结合”往往意味着事实认定、证据采信、责任划分的重要方法论,它不是形容词,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举个真实案例:小王和公司发生劳动纠纷,主张加班费,但他没有打卡记录,只有微信聊天记录提到“昨晚加班到十点”,法院最终支持了他的诉求,为什么?

因为法官“结合”了多项证据:聊天记录 + 工资条显示项目突击完成 + 同事证言 + 邮件发送时间,虽然单一证据不足,但“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达到了“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这里的“结合”,就是法律上的“综合判断”。它不是随便拼凑,而是有逻辑、有层次地整合信息,得出最接近真相的结论

再比如《民法典》里常说的“结合实际情况”“结合合同目的”,这其实是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要求不能机械适用法条,而要“结合”社会常识、交易习惯、当事人真实意图来裁判


“结合”在法律文书中的高级用法

如果你经常看判决书或合同,会发现“结合”这个词出现频率极高,为什么?

因为法律讲究严谨,但现实千变万化。“结合”就像一根线,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和具体的案件事实串起来

  • “应结合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实际行为判断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 “量刑时应结合被告人的悔罪态度、赔偿情况综合考量。”

这些表述背后,是法律人对“动态平衡”的追求。“结合”不是和稀泥,而是在规则与公平之间找到最佳落点


常见误区:把“结合”当成“妥协”或“模糊处理”

很多人误以为“结合”各退一步”“差不多就行”,这是大错特错。

真正的“结合”是精准的、有依据的、可论证的,它要求你:

  1. 明确结合的对象(是事实?证据?还是法律条文?)
  2. 说明结合的逻辑(为什么能放在一起?有没有冲突?)
  3. 得出结合后的结论(是否形成优势证据?是否影响定性?)

否则,随便说“结合一下”,在法律上就是“无效表达”。


建议参考:如何正确使用“结合”?

如果你是普通人,在写协议、发邮件、打官司时,想用“结合”这个词,

✅ 正确用法:“我方主张应结合合同第5条与实际履行情况综合认定违约责任。”
❌ 错误用法:“这事你结合一下吧,看着办。”

“结合”后面一定要跟具体内容,不能空泛,它体现的是你的逻辑能力和专业素养。

如果你是法律从业者,更要严谨对待“结合”——它可能是你论证体系的关键支点。用得好,说服力翻倍;用不好,反而暴露思维漏洞


相关法条参考(精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2条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结合所使用的词句、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5条
      “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依法作出裁判。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3. 《刑事诉讼法》第55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此处隐含“结合”多证据的逻辑)


“结合是什么意思”?它不只是“合在一起”,而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在法律中,它是连接抽象规则与具体事实的桥梁;在现实中,它是解决问题、达成共识的关键路径

我们每个人都在“结合”:结合经验做决定,结合信息做判断,结合情感维系关系,但当你真正理解“结合”的法律内涵时,你会发现:它背后藏着的是逻辑、是证据、是公平,更是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下次再听到“结合”这个词,别再以为它只是个普通连接词。它可能是决定胜负的那一根关键链条

—— 一名不愿只讲法条,更想讲清道理的律师

结合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律师带你一文搞懂!,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291780.html

结合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律师带你一文搞懂!的相关文章

受让是什么意思?一文搞懂法律中的受让概念,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受让是什么意思一文搞懂中的受让概念,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有没有在签同、办房产过户,或者看公司股权转让新闻时,听到过“受让”这个词? “甲方将其持有的股权受让给乙方。” 乍听,好像,又好像太明白。“受让”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和“转让”有什么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楚这个看似专业、其实人人都可能用到的法术语。 “受让”到底是什么...

按揭是什么意思?一文搞懂它和贷款的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按揭是什么意思一文搞懂它和贷款的区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有没有在看房的时候,听到销售顾问说:“您可以用按揭贷款,首付三成,剩下的银行帮您付。” 当时点头如捣蒜,心里却嘀咕:按揭是什么意思? 它和普通贷款有啥不一样?是不是按揭,房子就不是我的急,今天咱们就来把“按揭”这事儿,掰开揉碎讲楚,让买房踩坑,贷款迷糊! “按揭”...

结余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一文搞懂财务术语背后的真相!

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一文搞懂财务术语背后的真相!

有没有在工资单上看到“本月余”四个字,心里嘀咕:“这玩儿到底?” 或者在公司年报里看到“财政余”,脸懵——这和利润有啥区是不是钱多得花完?急,今天咱就用大白话,把“是什么意思”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楚,让从此不再被术语绕晕!余就“收入减去支出后剩下的...

责任人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一文搞懂它的真正含义!

责任人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一文搞懂它的真正含义!

事儿,大家第反应就“谁责任人?” 可问题,“责任人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张口就来“背锅的那个人嘛”,远远没那简单! 在法世界里,“责任人”这三个字,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背后藏着权利、义务、后果,甚至可能影响的人生轨迹,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用大白话讲楚——责任人到底谁?...

清标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搞懂它,项目成败就差这一步!

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搞懂它,项目成败就差这步!

朋友聊起招投标,突然冒出句“这个项目得先标”,心里愣——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像打扫卫生,难道把标书擦干净?哈哈,其实远没那简单! 作为名干十几年工程和招投标法实务的老律师,我告诉不是清洁,而“精准筛查”的代名词,它整个招投标流程里最起眼但最关键的“体检环节”,很多...

全日制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一文讲透它的真正含义!

全日制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一文讲透它的真正含义!

你是不是也经常在招聘网站上看到“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这种要求?或者听朋友说“我读的全日制大学”,心里嘀咕:全日制到底个啥意思?它和非全日制差在哪?是不是只有全日制学历才被认可?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地聊聊这个话题,让以后看到“全日制”三个字,心里门儿! 全日制最核心的意思——全天在校...

继续教育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它可能是你职场逆袭的隐形门票!

继续教育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它可能是你职场逆袭的隐形门票!

你是不是也经常在朋友圈看到“我又去参加继续教育啦”“考完这门继续教育,升职就有戏”?是不是一边点头边心里嘀咕:继续教育到底个啥?不是毕业就完事吗?还要继续“上课”?急,今天咱们就来唠点实在的,用大白话讲楚这个听起来有点官方、其实超接地气的词——继续教育是什么意思。 继续教育就...

诚意金到底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金到底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买房、买车或者签订些重要同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个词——“诚金”,但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并不清晰,甚至把它和“定金”、“订金”混为谈,那问题来:诚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诚金并不是上的正式术语,它更多是一种商业习惯用语,用来表示买方或租户在交易前向卖方或房东表达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