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标是什么意思?别再傻傻分不清了,搞懂它,项目成败就差这一步!
朋友聊起招投标,突然冒出一句“这个项目得先清标”,你心里一愣——清标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像打扫卫生,难道是把标书擦干净?哈哈,其实远没那么简单!
作为一名干了十几年工程和招投标法律实务的老律师,我告诉你:清标不是清洁,而是“精准筛查”的代名词,它是整个招投标流程里最不起眼但最关键的“体检环节”,很多人觉得走个流程而已,结果中标后才发现报价漏洞百出、技术参数对不上,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那到底啥叫清标?简单说,就是招标人在收到投标文件后,组织专业人员对所有投标文件进行系统性核查、分析和澄清的过程,它的核心任务有三个:
✅核对报价是否合理(有没有恶意低价或虚高)
✅检查技术方案是否合规(符不符合招标要求)
✅识别异常或矛盾内容(比如前后不一致、明显笔误)
举个真实案例:某市政工程招标,一家公司报价低得离谱,其他人都以为稳了,结果清标时发现,他们把“混凝土标号C30”错写成“C10”,成本直接少算300万!要是不清标,签了合同才发现问题,施工单位哭都来不及,业主也得返工重来。
所以说,清标不是形式主义,而是风险防控的“防火墙”,尤其现在政策越来越严,住建部多次发文强调要强化清标环节的责任落实。不懂清标,等于在招投标战场上裸奔。
📌建议参考:如果你是投标人,别把标书交给代理就万事大吉,一定要自己先做一轮“模拟清标”——逐条对照招标文件检查报价、技术条款、资质证明是否匹配;
如果你是招标人,务必聘请有经验的造价师+法律顾问组成清标小组,别图省事外包给不懂行的人,否则后期扯皮你根本想不到有多麻烦!
📘相关法条参考(别跳过!实用干货):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
“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但不得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这就是清标合法性的根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第三十九条也强调:
“开标结束后,采购人或者代理机构应当依法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并组织评标委员会开展清标工作。”
这些条文看似冰冷,但背后全是血泪教训。清标不是可选项,是必选项!
🎯小编总结:
所以你看,“清标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不只是个术语解释,它是你能不能中标、能不能履约、能不能赚钱的关键钥匙。别再把它当成流程摆设,把它当成你的“中标加速器”来对待,下次听到“清标”两个字,记得点头微笑——因为你已经比90%的人更懂它了!
记住一句话:清标不清,中标也慌;清标到位,赢在细节。
这年头,拼的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更专业、更细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