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连这个都不能带?你是不是也踩过这些雷区?
每次准备登机,最让人头疼的不是赶时间,而是——到底哪些东西不能带上飞机?
明明在家查得清清楚楚,结果安检时还是被拦下,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喷雾、充电宝、甚至一瓶矿泉水被没收,心里那个憋屈啊!
别急,今天我就以一名执业多年的航空法律师身份,用大白话、接地气的方式,给你讲清楚“上飞机不能带什么”,帮你避开那些看似不起眼却频频“中招”的坑。
液体类:别让一瓶水毁了你的旅程
先说最常见的——液体。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是易燃的,带点水、饮料、护肤品没问题吧?”
错!民航规定:随身携带的液体,每瓶不得超过100毫升,且所有液体必须装进一个透明、可密封的1升容量塑料袋中,每人限带一袋。
这意味着:
- 你带的500ml矿泉水,哪怕只喝了一半,也得扔;
- 面膜精华液超过100ml?不行;
- 自制的辣椒油、药酒?哪怕再养生,也得托运!
特别提醒:婴儿奶粉、药品等特殊需求可以例外,但需提前申报并接受检查。
充电宝和锂电池:不是所有“能量”都能随身带
现在谁不带个充电宝?但你可能不知道——充电宝是随身携带的“高危物品”。
根据民航局规定:
- 充电宝额定能量不得超过100Wh(瓦时),相当于大约27000mAh;
- 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的,需航空公司批准,且每人限带2块;
- 超过160Wh的,禁止携带!
更关键的是:充电宝必须随身携带,严禁托运!
为啥?因为锂电池在货舱高温、挤压环境下极易自燃,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别图省事把充电宝塞行李箱,安检时被查到,不仅没收,还可能被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刀具和锐器:连指甲刀都得小心
你以为只有菜刀、水果刀不能带?
错!连指甲刀、修眉刀、剪刀,只要刀刃超过6厘米,一律禁止随身携带!
常见被拦下的物品包括:
- 折叠水果刀
- 美工刀
- 带刀片的剃须刀(部分型号)
- 小型瑞士军刀
这些物品可以托运,但绝不能放进随身行李或口袋里。
友情提示:很多机场商店卖的“便携小工具”,看着无害,其实一查就超标,买之前先问清楚能不能上飞机!
易燃易爆品:你以为的“小玩意”,可能是“定时炸弹”
这类东西最容易被忽视,但风险最高。
包括:
- 打火机(每人限带1个,不可放在托运行李中)
- 火柴(禁止随身携带及托运)
- 气雾罐(如防晒喷雾、发胶、驱蚊喷雾,单瓶不超过350ml且总量有限制)
- 酒精含量超过70%的消毒液(禁止携带)
重点来了:疫情期间很多人带大瓶酒精喷雾消毒,结果在安检被拦下。
酒精湿巾可以带,但酒精液体超过规定容量,一律不行!
食品类:不是所有“家乡味”都能飞
很多人喜欢带特产上飞机,比如腊肉、酱菜、自酿果酒……
但请注意:
- 液体类食品(如自酿葡萄酒、辣椒油)按液体规定执行;
- 有强烈气味或易腐食品,可能被拒绝携带;
- 生鲜肉类、果蔬,国内航班一般可托运,国际航班则受动植物检疫限制。
特别提醒:国际航班千万别带肉制品、种子类食品,轻则没收,重则面临罚款!
其他容易被忽略的“禁带品”
- 强磁性物品:如大型磁铁、未屏蔽的磁性设备,可能干扰飞机导航;
- 放射性物质:哪怕是一些老式手表、仪器,也可能被查;
- 无人机电池:属于高能量锂电池,需单独包装随身携带,且需申报;
- 电子烟:可以带,但飞行全程禁止使用,且烟油容量受液体限制。
✅ 建议参考:出行前这样做,省心又高效
- 提前3天整理行李,对照航空公司官网的“禁限带物品清单”逐项检查;
- 液体类物品统一用分装瓶,控制在100ml以内,装进透明密封袋;
- 充电宝随身带,贴好标识,确保容量清晰可查;
- 刀具、工具类一律托运,别抱侥幸心理;
- 不确定的物品,提前打电话咨询航司客服,别等到了机场才手忙脚乱。
📚 相关法条参考(真实有效)
《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76号)
- 第三十一条:旅客不得携带或者在行李中夹带民航禁止运输物品。
- 第三十二条:禁止随身携带但可以作为行李托运的物品,由民航局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CCAR-276)
明确规定锂电池、气雾剂、易燃液体等属于危险品,需按标准运输。
国际民航组织(ICAO)《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
对全球航空运输中的禁限带物品有统一标准,中国民航据此执行。
上飞机不能带什么?不是靠“感觉”,而是有明文规定。
每一次被拦下,都不是安检员“故意为难”,而是为了所有乘客的安全。
别让一瓶水、一个充电宝、一把小刀,毁了你精心准备的旅程。
出发前花10分钟检查行李,胜过在安检口尴尬又无奈地扔东西。
安全无小事,细节定成败。
能带什么,决定你的便利;不能带什么,决定你的旅程是否顺利。
下次出行前,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家人朋友,一起做“懂规矩、不踩雷”的聪明旅客!✈️
坐飞机连这个都不能带?你是不是也踩过这些雷区?,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