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哪些东西不能托运?一文说清隐形雷区,别等被拦才后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赶着登机前匆匆把行李塞进托运箱,结果在安检口被拦下,被告知“这个不能托运”?那一刻,脸红心跳、手忙脚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很多人对“飞机什么不能托运”这个问题,都存在认知盲区,以为只要不随身带,塞进箱子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有些物品一旦托运,不仅会被没收,还可能触碰法律红线,甚至危及飞行安全。
咱们就来一次“行李箱大起底”,把那些看似无害、实则禁运的物品,掰开揉碎讲清楚,别让无知,毁了你一趟好心情的旅程。
这些“常见物品”其实不能托运!
充电宝、锂电池设备(含备用电池)——必须随身带!
很多人习惯把充电宝塞进托运行李,觉得“反正不用,放箱子里省事”,错!所有锂电池类物品,包括充电宝、无人机电池、电子烟电池等,一律禁止托运。
为什么?因为锂电池在货舱密闭环境中一旦过热或短路,极易引发火灾,而货舱不像客舱,机组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所以民航规定: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的充电宝可随身携带2个;100-160Wh的需航空公司批准,且只能随身携带。
易燃易爆品:不只是“明火”才危险
你以为只有打火机、火柴不能带?其实更隐蔽的“雷区”更多:
- 酒精含量超过70%的消毒液、喷雾(比如高浓度医用酒精)
- 油漆、松香水、汽油类清洁剂
- 烟花、信号弹、喷雾罐(含自喷漆、发胶、防晒喷雾超150ml)
这些物品在气压变化或高温下极易爆炸,托运等于给飞机“埋雷”。
菜刀、剪刀、工具类——小心变成“危险品”
很多人出差带把水果刀,觉得“切个苹果方便”,但注意:刀具、锤子、扳手、螺丝刀等锐器或钝器,无论大小,一律禁止随身携带,但可以托运。
等等,不是说“可以托运”吗?对,但有个前提:必须妥善包装,刀刃用护套封好,避免伤及安检人员或损坏其他行李,否则,即便能托运,也可能被拒收。
液体类:不是所有“液体”都能随便装
虽然液体主要限制在随身行李(100ml以内),但托运也有讲究:
- 超过100ml的液体(如大瓶洗发水、沐浴露)可以托运,但需密封防漏。
- 但如果是酒精类液体(如白酒),托运也有总量限制:酒精含量24%-70%的,每人限带5升;超过70%的,禁止托运!
活体动物、植物种苗——不是你想带就能带
宠物猫狗可以托运,但必须走专门渠道,办理检疫证明,而野生动植物、种子、土壤等,未经许可一律禁止携带或托运,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等国际法。
那些“你以为能带,其实违法”的灰色地带
- 药品:普通药品可托运,但含麻醉成分的(如含可待因的止咳水)需医生处方和申报,否则可能被认定为违禁品。
- 现金与贵重物品:虽然没明令禁止托运,但强烈建议随身携带,万一行李丢失,航空公司通常不赔偿现金、珠宝、电子设备等贵重物品。
- 含锂电池的智能行李箱:有些行李箱自带充电功能,如果电池不可拆卸,很多航司已明确禁止托运或随身携带,除非电池可拆且随身带上飞机。
建议参考:出行前3步自查清单
为了避免在机场“社死”,建议你出发前做这3件事:
- 打开行李箱,逐件检查是否有锂电池、易燃物、刀具等;
- 查询航司官网“禁运物品清单”,不同航空公司可能有细微差异;
- 不确定的物品,直接打客服电话确认,别靠“我觉得应该可以”。
安全无小事,合规出行才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负责。
附:相关法条依据(节选)
《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第三十条:
禁止旅客随身携带或者托运的物品包括: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等。《民航旅客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民航局发布):
明确规定锂电池、充电宝、打火机、酒精类液体、强磁物品等禁止托运或随身携带。《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危险品安全运输规定:
锂电池属于第九类危险品,必须按特定包装和标识要求运输,客机货舱严禁运输大量锂电池。
“飞机什么不能托运”不是小事,而是关乎飞行安全的法律底线。
我们总以为托运是“保险箱”,其实它更像是“高压舱”——气压、温度、震动都远超日常环境,那些你随手塞进去的物品,可能正在悄悄酝酿风险。
别让无知成为旅途的绊脚石,更别让侥幸心理挑战规则的底线。
出发前花10分钟检查行李,远比在安检口手忙脚乱、被拦下重打包来得体面。
安全出行,从懂规则开始。你的每一次合规,都是对万米高空上所有人的温柔守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