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被催收骂了会怎么样?你有权说不!
半夜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是陌生号码,接起来却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辱骂?“你是不是想赖账?”“再不还钱,我们上门砸你家门!”“你全家都别想安生!”……这些话,是不是让你心惊胆战,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成了“社会渣滓”?
如果你是因为网贷逾期而遭遇这样的催收语言暴力,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写的。你不是欠债就活该被骂,更不是逾期就该失去尊严。
催收骂人,真的合法吗?
很多人以为,只要欠了钱,催收怎么“狠”都合理。错!大错特错!
法律从来没有赋予任何机构或个人,用侮辱、恐吓、威胁的方式去“讨债”的权利,即便你真的逾期了,哪怕一分钱没还,你的人格尊严权、隐私权、通信自由权依然受法律保护。
重点来了:催收人员如果使用侮辱性语言、威胁人身安全、骚扰家人朋友,这些行为已经涉嫌违法,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我们常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天经地义”不等于“无法无天”。合法的债务催收,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超出这个边界,就是侵权。
被骂了,后果真的只是“心里难受”吗?
你以为被骂几句,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伤害远比你想的严重。
- 心理压力巨大:持续的辱骂、恐吓,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甚至影响正常工作和家庭关系。
- 隐私被泄露:有些催收会把你的欠款信息发给亲友、同事,严重侵犯你的隐私。
- 社会评价降低:被“贴标签”为“老赖”,即便你只是暂时困难,也可能被误解。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因为受不了这种精神压迫,选择了极端行为。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实中已有不少案例。被催收骂,不是小事,而是对人格的践踏。
哪些催收行为是违法的?记住这几点!
以下这些行为,无论你是否逾期,都是法律明确禁止的:
- 频繁拨打骚扰电话(比如一天打几十个)
- 使用侮辱、恐吓性语言(如“不还钱就让你坐牢”“让你孩子上不了学”)
- 威胁上门暴力、泼油漆、砸门
- 向无关第三人(如邻居、同事、领导)泄露你的债务信息
- 冒充公检法人员进行恐吓
- 在社交平台发布你的个人信息进行“曝光”
一旦遇到这些情况,请务必保留证据!比如录音、短信截图、通话记录等,这些都将成为你维权的重要依据。
被骂了,该怎么办?三步走,保护自己!
冷静应对,不正面冲突
不要跟催收对骂,也不要轻易承诺“马上还”,保持冷静,记录对方信息。收集证据,全程留痕
用手机录音功能录下每一次通话,保存短信、微信聊天记录。证据是维权的底气。依法投诉,果断出手
- 向银保监会、地方金融监管局投诉
- 拨打1236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热线)
- 如果涉及人身威胁,直接报警!公安机关有权介入处理。
你不是孤军奋战,法律站在你这一边。
✅ 建议参考:如何应对网贷逾期催收?
- 优先协商还款:主动联系平台,说明困难,争取分期或延期。
- 不接骚扰电话时,可设置短信自动回复:“本人正在处理债务,请勿骚扰,否则将依法投诉。”
- 如已委托第三方催收,可要求平台出示委托协议,确认催收合法性。
- 心理压力大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别一个人扛。
📚 相关法条依据(真实有效,可查):
《民法典》第1032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民法典》第1024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
明确规定催收不得使用暴力、恐吓、侮辱、诽谤等手段,不得骚扰无关人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刑法》第293条(寻衅滋事罪):
若催收手段恶劣,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最高可判五年有期徒刑。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惧中失去自我保护的意识。
被催收骂了,不是你“活该”,而是对方越界了。欠钱不还该承担民事责任,但绝不该承受人格侮辱。
你有权要求被尊重,有权对违法催收说“不”!
保留证据、依法维权,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在推动整个催收环境的规范化。
别让一时的经济困难,变成一生的心理阴影。
法律不会纵容暴力,也不会抛弃每一个努力还债的人。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网贷逾期被催收骂了会怎么样?你有权说不!,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