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的上年度平均月工资怎么计算
在劳动仲裁或诉讼中,涉及劳动者经济赔偿时,赔偿的上年度平均月工资是一个关键的计算依据。以下将详细介绍赔偿的上年度平均月工资的计算方法。
一、赔偿的上年度平均月工资怎么计算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赔偿的上年度平均月工资计算方法如下:
1. 定义:赔偿的上年度平均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内的实际工资总额除以12。
2. 计算公式:赔偿的上年度平均月工资= 终止合同前12个月内的实际工资总额 ÷ 12
计算实例:
小明在2023年3月1日终止劳动合同,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期间的实际工资总额为120,000元。则小明的赔偿上年度平均月工资为:120,000 ÷ 12 = 10,000元。
二、赔偿的上年度平均月工资与绩效工资
如果劳动者的工资中包含绩效工资,需要考虑绩效工资的计算。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
1. 按月度计算的,按实际发放额计算。
2. 按季度或年度计算的,可按月度平均额计算。
3. 劳动者未完成考核指标的,不计入绩效工资的计算。
计算实例:
小红在2022年3月至12月期间的绩效奖金为20,000元,平均月度绩效奖金为20,000 ÷ 10 = 2,000元。则小红的实际工资总额为120,000 + 20,000 = 140,000元。由此,小红的赔偿上年度平均月工资为:140,000 ÷ 12 = 11,666.67元。
三、赔偿的上年度平均月工资与加班工资
如果劳动者存在加班情形,需要将加班工资纳入实际工资总额的计算。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加班费和企业自定的津贴、补贴等不计入实际工资总额的计算。加班工资在计算赔偿上年度平均月工资时不予考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在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