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是什么意思
不良是指出现的贷款。具体来说,是指未能按照原定的贷款按时偿还本金或,或者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贷款协议按时偿还本金或利息而形成的贷款。
1. 按照贷款的“五级分类”法,不良贷款主要包括: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2. 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即使,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3. 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4. 损失贷款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不良贷款的存在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七条
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资信,实行担保,保障按期收回贷款。
商业银行依法向借款人收回到期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八条
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九条
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