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投诉有什么误区
消费者投诉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点:
1. 过度夸大问题。部分消费者为了引起重视,可能会把问题描述得非常严重和夸张,这可能会影响相关部门对问题的客观判断。
2. 缺乏证据意识。只是口头投诉,而没有保留相关的证据,如购物凭证、、聊天记录等,导致投诉缺乏有力的支撑。
3. 投诉对象错误。没有搞清楚应该向谁投诉,比如应该向商家投诉却向厂家投诉,或者应该向主管部门投诉却向无关单位投诉。
4. 诉求不切实际。提出过高或不合理的要求,使投诉难以得到有效处理。
5. 不了解投诉流程和规则。比如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投诉,或者未按照相关部门要求的格式和内容提交投诉材料。
6. 投诉后不跟进。认为提交投诉就万事大吉,不关注处理进度,也不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
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