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是学校的法定责任吗
防溺水是的责任之一,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定责任。
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在防溺水方面,学校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学生的安全。
1. 加强安全教育,向学生传授防溺水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发布相关通知和警示,提醒学生和家长注意溺水。
3. 在学校周边可能存在溺水风险的区域设置警示标识。
然而,如果学校没有尽到应有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导致学生发生溺水事故,学校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虽然防溺水不是单独的法定责任,但学校在保障学生安全方面的整体责任涵盖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法律依据:《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 第五条
强化宣传教育。各地教育、公安、民政、水利、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校、村,在主要交通路口、周边水域、人员密集场所悬挂标语,设立预防溺水宣传板报、警示标牌等,并依托各类媒体,剖析典型事故案例,讲解预防溺水知识和救援知识,广泛开展高频次、全覆盖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通过线上线下主题班会、家访、家长会、发放告知书等形式,组织全体学生和家长学习预防溺水知识,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周末和节假日期间,要采取发送短信、微信提示等方式,经常性提醒学生和家长增强安全意识,特别是暑期要实行定期提醒制度,确保覆盖到每一名学生及每一位家长或监护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