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羊毛到底能赚多少?普通人真能靠这招月入过万吗?
一个普通人每天动动手指,抢券、比价、凑满减,一年“白嫖”了几千块的生活费,甚至有人说靠“薅羊毛”月入上万?听着是不是有点心动?但问题来了——薅羊毛到底能赚多少?是真能赚钱,还是只是平台画的一张大饼?
咱们不吹不黑,从法律、心理、实操三个角度,给你扒个底朝天。
什么是“薅羊毛”?别被名字骗了
“薅羊毛”听起来像在农场剪羊毛,其实指的是消费者利用平台规则漏洞、优惠活动、返利机制等,以极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取商品或服务的行为。
- 用新人券0元买咖啡
- 凑满减白拿一箱牛奶
- 通过返利App拿30%佣金
- 利用信用卡积分换机票
这些操作,本质是合法利用规则,不偷不抢,也不违法,属于聪明消费,但关键在于——你是在“省钱”,还是真的在“赚钱”?
薅羊毛能赚多少?别被“月入过万”忽悠了
先说结论:普通人靠正常薅羊毛,月赚几百到两三千是可能的,但想靠这个月入过万,除非你是职业羊毛党+团队运作。
我们来算笔账:
日常省钱型:
比如你每天用优惠券买咖啡省5元,一个月省150元;超市满减省100元;外卖返现80元……加起来也就三四百,这叫“精打细算”,省下的就是赚到的,但不算“赚钱”。进阶返利型:
加入返利平台,推荐朋友购物拿佣金,如果你有10个朋友每月消费1000元,你拿5%返利,就是500元,再叠加自己消费返现,月入1000-2000元有可能。职业羊毛党:
这类人专门研究平台漏洞、批量注册账号、利用技术脚本抢券、倒卖优惠资格,他们可能月入上万,但已经游走在法律边缘,甚至涉嫌诈骗或不正当竞争。
对大多数人来说,薅羊毛的收益上限并不高,更多是一种“生活智慧”,而不是“致富捷径”。
小心!薅过头可能违法
很多人觉得:“我又没偷东西,凭什么算违法?”但法律上,“利用系统漏洞恶意套利”可能构成不当得利,甚至诈骗。
举个真实案例:
2022年,有人发现某平台支付系统BUG,充值1元到账100元,于是批量操作获利数十万元,最终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
《民法典》第985条规定: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利益。”
换句话说:你薅的是规则,不是漏洞,一旦越过边界,就从“聪明消费者”变成了“违法占便宜的人”。
给你的三点实用建议(参考)
设定收益预期:
把薅羊毛当成“省钱工具”,别指望靠它发财。每月能多出500-1000元现金流,已经算高效了。选择正规渠道:
优先使用官方优惠、正规返利平台(如京东金融、淘宝联盟),避免参与“刷单”“套现”等灰色操作。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为了几块钱把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随便交给第三方平台。羊毛没薅到,反被“薅了信息”,那就得不偿失了。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不当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禁止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恶意利用规则套利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薅羊毛能赚多少?答案是:聪明人能省不少,但想靠它暴富,基本不可能。
真正的“羊毛高手”,不是靠钻空子,而是靠信息差、执行力和长期积累。
记住一句话:规则内的精明是智慧,规则外的贪婪是风险。
别让一时的小便宜,换来一辈子的麻烦。
合理薅,安心花,才是普通人最稳的“搞钱”姿势。
薅羊毛到底能赚多少?普通人真能靠这招月入过万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后送你一句大实话:
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但有白薅的优惠——前提是,你得守规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