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寿险到底值不值得买?普通人真能靠它实现财富传承吗?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时,除了回忆,还能给家人留下点什么?不是一句“好好生活”,而是一笔实实在在、不需要争抢、不会缩水的钱?这时候,终身寿险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但问题来了——什么是终身寿险?很多人一听“寿险”,第一反应就是“人死了才赔钱”,觉得晦气,避之不及,这恰恰是误解的开始。终身寿险,不是为了死亡做准备,而是为了爱与责任的延续。
终身寿险是一种保障被保险人终身的保险产品,只要人活着,保单就一直有效;一旦身故或全残,保险公司就会按照合同约定,向指定受益人赔付一笔保险金。和定期寿险不同,定期寿险只保到某个年龄,比如60岁、70岁,过了就没了,而终身寿险,保一辈子,100%赔付,不存在“白交保费”的可能。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储蓄?没错!现在很多终身寿险还带有现金价值,相当于一边保障,一边存钱,随着时间推移,保单里的现金价值会不断增长,你可以选择减保取现、保单贷款,甚至在生前就把这笔钱“提前”用起来。它既是保障工具,也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终身寿险在财富传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你想啊,房产、股票、存款,继承起来多麻烦?公证、过户、亲属争产……一地鸡毛,但寿险不同,只要你在投保时明确写了受益人,这笔钱就直接打给那个人,不走遗产继承程序,不参与债务清偿,私密、高效、无争议。
举个例子:张先生是一位企业主,担心自己万一出事,家人面对债务和财产纠纷,于是他买了一份300万的终身寿险,受益人写的是女儿,几年后张先生不幸离世,保险公司迅速赔付300万给女儿,这笔钱既不用还债,也不用和其他亲属分,女儿拿着钱稳定了家庭生活,还完成了父亲未竟的事业。你看,一张保单,托起的是一家人的未来。
随着高净值人群对“隐性资产”和“税务筹划”的重视,终身寿险的价值越来越凸显,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征遗产税,但未雨绸缪总没错。终身寿险的赔付金属于受益人个人财产,未来即便征税,也可能享有免税或优惠待遇,这是其他金融工具难以比拟的。
终身寿险也不是人人适合,它保费相对较高,尤其是增额终身寿险,前期现金价值增长慢,更适合有长期财务规划、注重资产传承的人群,年轻人如果预算有限,可以先配置定期寿险,等经济条件稳定后再考虑终身型。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家庭经济支柱、企业主、或有资产传承需求的人,强烈建议你认真了解终身寿险,不要只看眼前保费贵,而要看它能为你和家人提供的长期价值,投保前务必明确受益人、合理规划保额,并选择信誉良好、服务到位的保险公司。最好咨询专业保险顾问或律师,结合自身财务状况和家庭结构,量身定制方案,避免“买了却用不上”或“赔不了”的尴尬。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二条:
被保险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一)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的;
(二)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三)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这意味着,只要指定明确受益人,保险金就不属于遗产,避免继承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保险金若已指定受益人,不属于遗产范畴,不参与遗产分配。《保险法》第十五条:
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说明投保人对保单有高度控制权,可灵活规划。
小编总结:
什么是终身寿险?它不只是“人走了才赔钱”的冰冷合同,而是一份有温度的承诺,是父母对孩子的托付,是伴侣之间的守护,是企业家对家庭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用法律和金融工具,把“爱”变成可执行、可传承的现实。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但可以用一张保单,为所爱之人锁定一份确定的未来。终身寿险,保的不是寿命长短,而是责任的长度与爱的深度。别等到“来不及”,才后悔“没准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