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上得病算工伤吗
岗位上得病是否算工伤,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在工作岗位上得病,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但要满足一定条件。一般来说,如果是患职业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是肯定会被认定为工伤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另外,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这里强调了时间和岗位的特定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
并非所有在岗位上得的病都能认定为工伤。如果只是普通的疾病,比如感冒、发烧等,通常很难认定为工伤。但如果能够证明该疾病的发作或加重与工作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比如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引发疾病,或者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诱发了疾病等,也有可能争取认定为工伤。
要确定是否为工伤,需要进行工伤认定程序。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进行审核和认定。
总之,岗位上得病是否算工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疾病的性质、工作与疾病的关联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劳动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应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