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拆房协议应注意哪些问题(签拆房协议应注意哪些事项)
拆迁日期最终确定,拆迁方讨论了拆迁政策。结果被拆迁人不重视,签订了一份充满陷阱的拆迁协议。最终,被拆迁人拿不到拆迁款,无家可归,于是走上了维权之路。该律师专注于拆迁,代理过数千起拆迁案件。律师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法律规定,帮您总结拆迁协议中常见的四种约定。如果你面临拆迁,签订协议时一定要注意这四个陷阱。签订房屋拆迁协议要注意什么第一:协议主体是村委会。有多少人与村委会签订了拆迁协议?这样的协议也是白签,因为村委会根本没有拆迁资质。《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征地拆迁只有国务院或省级政府有权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实施拆迁。也就是说,拆迁的最低主体应该是县级政府。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当然无权组织拆迁。很多人会说,我们是村委会组织实施拆迁工作,拆迁补偿也是和村委会协商的。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从法律上讲,这种行为称为授权,即县政府作出拆迁决定并授权村委会去做具体工作,即我们实际看到的是村委会组织拆迁。有人会说,合同不签就得撕掉。即使合同主体是村委会,你也必须签字。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小心。如果情况紧急,可以签字,但保留证据。如录音、视频、照片等。第二:协议不明确。这种约定是最常见的。不要签署含糊的协议。您必须一一阅读拆迁协议的条款。如果你不明白,你可以问。如有必要,您可以请律师帮助您阅读合同。提前了解风险并了解。律师们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案件。拆迁时约定补偿300万元,拆迁后只给了100万元。但翻看拆迁协议,并没有明确的补偿方式、金额、楼号、门牌号等具体信息,只有一些模糊的协议。这些协议看似很重要,但从法律角度来看,它们什么也没说,不能作为证据。该律师收到了山西一方的委托。他的情况就是这样。当时约定的拆迁款是268万,但拆迁后只给了68万。差异是巨大的。关键是他还自愿签署了模糊的拆迁协议。托夫律师接受委托后,经过分析,对委托人来说最不利的是自愿签字,因为从法律上来说,作为一个成年人,签字的行为就代表了你,同意了合同中的所有条款。因此,律师在分析案件后,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我们首先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根据当时的人均消费水平来判断,但人均收入在2万左右。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拆迁补偿的具体数额,但有一个硬性规定,即拆迁后的生活水平不能低于拆迁前。68万元的赔偿显然偏低。此外,结合当事人的一些聊天记录,二审后认定非法拆迁,并成功帮助当事人获得268万元拆迁补偿。第三:未约定违约方式和违约责任。拆迁协议作为合同的范围,明确规定了违约方式和违约责任,这是合同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当你看到拆迁协议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时,就要注意这是一个陷阱。当时,拆迁资金是在拆迁后两年内支付的。现在五年过去了,还是没有钱拆迁。我应该怎么办?现在很多人都面临这个问题,找到拆迁方。对方以没钱为借口,以各种方式回避。
这是当时双方签订合同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多方权利最困难的就是没有法律依据。许多拆迁方通常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口头告诉被拆迁人。第四:不给出协议原件。未能提供原始协议也是拆除过程中常见的陷阱。被拆迁人签署协议后,拆迁人会以各种理由收回拆迁协议。从法律上讲,如果进入诉讼程序,任何证据都需要提供原始形式。没有原件,证据的证明力就会大大降低,案件可能会败诉。托夫律师在办理实际案件过程中,见过很多客户因为没有原始文件和其他有用证据而败诉。拆迁协议正本原则上须制作多份,拆迁人有义务将正本交给被拆迁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询问原因,并手上有拆迁协议原件。以上是律师的总结。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说,这是多么美丽的话语啊。事实上,我们必须听拆迁方的安排,否则我们将被迫拆迁。事实上,这个问题是现实的。如果你想改变现状,需要一些时间。但我们可以从其他来源收集并保留对我们有用的证据。比如,如果你不给原件,你可以尝试录像,签字后给原件拍照,这些都可以做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