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债务咨询是救命稻草还是新陷阱?揭秘三大隐藏套路
正文:逾期债务咨询背后的套路真相
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波动,个人或企业面临债务逾期的风险激增,"逾期债务咨询"服务应运而生,这一看似专业的行业背后,却暗藏不少套路,许多咨询机构打着"减免债务""协商分期"的旗号,实则通过信息差收割焦虑人群,以下是三大常见套路解析:
虚假承诺,先收费后甩锅
部分机构以"100%解决债务问题"为噱头,诱导用户支付高额咨询费或保证金,甚至要求提供个人银行卡、身份证等敏感信息,但缴费后,所谓的"债务重组方案"往往只是模板化的敷衍回复,一旦债务问题未解决,机构便以"银行政策变动"等理由推卸责任。
案例:王女士因信用卡逾期求助某咨询公司,支付8000元后仅收到一份通用还款建议,最终因未实质性协商导致利息翻倍。
诱导签约"风险代理",收割二次利益
一些机构会推荐用户签署"风险代理协议",声称"不成功不收费",但实际操作中,他们会要求用户授权其全权处理债务,并通过虚增服务项目、隐瞒协商成本(如高额罚息)等方式,从减免金额中抽取高比例佣金。
贩卖恐慌,趁机推销贷款产品
利用负债人急于摆脱催收的心理,部分机构会夸大逾期后果(如"坐牢""上黑名单"),随后推荐所谓"低息贷款"或"债务置换"产品,这些产品往往隐藏手续费、高额利息,甚至涉及非法集资。
建议参考:如何避开债务咨询陷阱?
- 核实资质:选择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或正规金融牌照的机构,避免委托无资质中介;
- 警惕预付费模式:法律规定债务协商本身不产生服务费,若要求提前支付"保证金",大概率是骗局;
- 保留证据:签约时要求书面合同,明确服务内容、费用标准及违约责任;
- 主动对接债权人:银行、网贷平台均有官方协商渠道,可直接申请分期或延期还款。
相关法条依据
- 《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虚假服务,消费者可主张三倍赔偿;
- 《刑法》第224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服务骗取财物,构成合同诈骗罪。
小编总结
逾期债务咨询的本质应是帮助负债人回归理性财务规划,而非利用信息差牟取暴利,面对债务危机,保持冷静、主动沟通、依法维权才是破局关键。所有承诺"一夜清债"的机构,都是瞄准你钱包的镰刀,与其盲目相信第三方,不如通过正规法律途径或金融机构协商,守住最后的主动权。
---逾期债务咨询是救命稻草还是新陷阱?揭秘三大隐藏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