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外包到底是个啥?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公司突然说“我们这个岗位是外包的”,然后你的工牌、办公室、甚至工资发放单位都变了?你一脸懵:这到底算不算正式员工?公司这么操作合法吗?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一唠——什么是劳务外包。
劳务外包,就是企业把某一块业务或某个岗位的工作,整体“打包”交给另一家公司去做,比如你原本在A公司上班,负责客服工作,突然有一天A公司把整个客服部门外包给了B公司,你签的劳动合同变成了和B公司签,工资也由B公司发,但你每天还是在A公司的办公室,干着差不多的活儿,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劳务外包。
听起来好像只是“换了个老板发工资”,但背后的法律关系可大不一样。
核心区别在于:你和谁建立了劳动关系。
在劳务外包模式下,你和外包公司(也就是B公司)才是真正的用人单位,你和A公司之间没有直接的劳动合同关系,A公司只是“买服务”的甲方,而B公司作为乙方,负责招人、管理、发工资、缴社保等一系列人事管理事务。
这就带来几个关键问题:
你的权益由谁保障?
是外包公司,如果你被辞退、加班没给钱、社保没缴齐,第一责任人是B公司,不是A公司,很多人误以为“我在A公司干活,A公司就得管我”,但法律上不一定成立。为什么企业要搞劳务外包?
说白了,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和管理风险,外包后,企业不用直接承担员工的五险一金、工伤赔偿、解雇补偿等责任,也能更灵活地调整人员规模,尤其适合季节性、临时性或非核心岗位。劳务外包和劳务派遣一样吗?
不一样!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两者。- 劳务派遣:员工是派遣公司的人,但被“派”到用工单位工作,岗位、人数、工作内容都受严格限制(比如不能超过总人数10%),三性岗位”(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才有资格用派遣。
- 劳务外包:是“业务外包”,企业把一整块工作交给外包公司,怎么用人、怎么管理,由外包公司说了算,用工单位不直接管理外包人员。
判断是外包还是派遣,关键看“谁在管人”,如果你的考勤、绩效、日常管理都是外包公司在做,那大概率是外包;如果A公司的人天天给你安排任务、打考勤、做评价,那可能涉嫌“假外包、真派遣”,属于规避法律责任的违规操作。
这里要特别提醒:有些企业打着“外包”的旗号,实际上还是自己管人,这就是在钻法律空子,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这种“名为外包,实为派遣”的行为,一旦被认定,用工单位(A公司)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 建议参考:
如果你发现自己所在的岗位被外包了,千万别慌,但也别掉以轻心,建议你:
- 查清合同主体:看看劳动合同是和谁签的,社保是谁交的。
- 保留工作证据:工牌、邮件、考勤记录、工作群聊等,证明你实际在A公司工作。
- 关注管理权归属:如果日常管理仍由A公司主导,可能涉嫌违法派遣,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 咨询专业律师:一旦发生纠纷,尽早寻求法律帮助,别被“外包”二字吓退自己的合法权益。
📚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至第六十七条(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
-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以承揽、外包等名义,按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使用劳动者的,按照本规定处理。
- 《民法典》第七百七十条: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规定:明确禁止“假外包、真派遣”等规避法律责任的行为。
劳务外包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避风港,合理使用外包可以提升效率;关键是要搞清楚“我到底是谁的人”。
别被表面形式迷惑,合同签给谁、谁给你发工资、谁管你上下班,这些才是决定你权益归属的核心。
名字叫“外包”,不代表你就该被“外待”,了解法律,看清合同,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不被轻易拿捏。
如果你身边有人正在经历“被外包”,不妨把这篇文章转给他——懂法,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劳务外包到底是个啥?别再傻傻分不清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