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障是什么?它究竟跟我们的生活有多密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三保障”这个词,尤其是在办理低保、扶贫、住房安置或者孩子上学的时候,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三保障”这四个字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的呢?
“三保障”是中国政府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体系,主要指的是: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
三保障到底保障了什么?
✅ 义务教育有保障
这是指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或辍学,国家通过“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政策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顺利入学并完成基础教育。
✅ 基本医疗有保障
这项保障强调的是人人都能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来说,政府通过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减轻看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 住房安全有保障
不再住危房!住房安全保障的目标是让所有贫困户都能住上安全稳固的房子,政府通过危房改造补贴、易地搬迁等方式,解决居住在不安全房屋中的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三保障为何如此重要?
你可能觉得这些听起来像是“口号”,但它们其实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生活的底线,比如一个山区农民,如果生病看不起医生,孩子没钱上学,住在随时可能坍塌的土坯房里——这就是“无保障”的真实写照。
而“三保障”正是为了堵住这些民生短板,提升社会公平与正义,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石。
为什么说三保障关系到每个人的权益?
不论你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人口,只要你属于低收入群体,或是有特殊困难的家庭成员,三保障政策就是你们的基本生存权利保障机制,而且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进,三保障更是成为了脱贫攻坚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关建议参考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在面临教育、医疗或住房方面的困境,建议尽快联系所在社区、村委会或民政部门,了解自己是否符合享受“三保障”政策的条件。
也要学会主动掌握信息,比如关注子女的入学情况、定期检查家人的医保报销政策,以及及时申请住房安全评估,这些都是充分利用政策资源的有效方式。
🔍 相关法律法规依据: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六条:“国家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制度。”
《教育法》第十一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实现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明确指出:确保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三保障”不仅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庄严承诺,更是一项实实在在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制度安排。从教育到医疗,再到住房,每一项都直击民生痛点,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要做的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了解、积极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还不清楚“三保障是什么”,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也许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三保障是什么?它究竟跟我们的生活有多密切?,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