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用得?一文讲清用得与用的的使用区别及写作误区
写句子时,脑子里明明清楚要表达什么意思,但一落笔,就纠结到底该用“用得”还是“用的”?这俩词长得太像了,放在一起简直让人头大,别急,这篇文章就是来帮你搞清楚——什么时候用得最合适。
“用得”和“用的”,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很多人以为“用得”和“用的”只是字序不同,意思差不多,但其实它们在语法结构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先来看基本定义:
- “用的” 是“动词+结构助词”的组合,常用于指代某种事物或行为方式,“这是他用的手机”。
- “用得” 则是“动词+可能补语”的形式,通常后面跟形容词或动词短语,表示动作达到的程度或效果,“这个方法用得很好”。
举个更直观的例子:
🔍 比较句式:
- “这句话说得通。” → 强调说话合理。
- “这句话说不得。” → 强调不能这么说。
明白了没?“用得”往往是放在疑问句或肯定/否定对比中,用来讨论某个动作是否可行、合适、恰当。
什么时候用得?核心使用场景来了!
以下三种情况下,你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用得”:
表示动作的合理性或可行性
例句:
- 这个理由能不能用得上?
- 这款软件新手能用得了吗?
这种句式里,“用得”后一般接的是“上、下、起来、出来”等趋向补语,或者直接加形容词,表达“是否适用”的意思。
否定语气中的“用不得”
例句:
- 这种办法可真是用不得啊,风险太大了!
- 那些话用不得,会伤人。
这类表达多用于强调不适宜、不妥当的行为或方法,语气往往带有提醒、警告意味。
在疑问句中确认用途或价值
例句:
- 这个功能用得着吗?
- 这项技术现在还能用得上吗?
这种句型常见于日常对话或职场沟通中,询问某物是否具备实用性或当前是否值得采用。
写作建议参考:如何快速判断什么时候用得?
这里给你总结一个口诀:
“得”后有词,看动词;“的”后有名,看名词。
换句话说:
- 用”之后是个形容词、副词,或者是一个完整的短语(如“用得好不好”),那要用“得”;
- 用”之后是名词(如“用的方法”),那就用“的”。
还要注意一点:只有在构成可能补语的时候,才用“用得”,用得完”“用得上”“用得着”。
相关法条与语言规范说明(来源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手册》)
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对于“得、的、地”的使用有明确规定:
- “得”用于连接动词与其后的补语,表示程度、结果或可能性;
- “的”用于修饰名词,起定语作用;
- “地”则用于修饰动词,作状语成分。
在“用得”这一结构中,“得”连接的是动词“用”和补语部分,符合语法规范。
“什么时候用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稍有不慎,就容易陷入中文语法的“坑”,掌握好“用得”和“用的”的区分要点,不仅能让你的文章更准确专业,也能提升你在正式场合下的语言表达能力。
记住一句话:“用得”后面跟着状态或可能,而“用的”后面跟着对象或工具。
下次再纠结“用得对不对”的时候,不妨自问一句:“我是想说它行不行?还是在说它是谁的?”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关注我们持续更新更多实用语文知识干货!
tag# 中文语法 #用得和用的 #语言规范 #写作技巧 #SEO优化
什么时候用得?一文讲清用得与用的的使用区别及写作误区,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