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食品哪些情形下可要求10倍赔偿
消费者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可要求 10 倍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在以下情形下,消费者购买食品可要求 10 倍。首先,当食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如变质、过期、含有异物等,明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其次,如果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虚假内容,误导消费者,这也属于可要求赔偿的情形。再者,食品生产经营者未履行法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导致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另外,若食品添加了国家禁止添加的物质,或者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情况。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法律赋予消费者要求 10 倍赔偿的权利,旨在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消费者遇到上述情形时,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购买凭证、食品本身等。同时,可以及时与销售者或生产者沟通协商解决赔偿问题。如果协商不成,消费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消费者要依法依规进行,合理提出诉求。这不仅有助于保障自己的权益,也有助于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水平。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