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为旷工的情形有哪些
视为旷工的情形通常包括未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缺勤、超过规定时间未到岗且无正当理由、擅自离岗等。
视为旷工的情形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员工在未按照公司规定履行请假手续,或者虽提出请假申请但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缺勤,这往往会被视为旷工。这是因为公司通常有明确的请假流程和审批制度,员工有义务遵守。
若员工超过规定的到岗时间仍未出现,并且没有合理的理由进行解释,这种情况也可能被认定为旷工。例如,上班时间是早上九点,但员工十点才到岗且不能提供诸如交通意外等正当原因。
员工在工作时间内未经许可擅自离岗,且离岗时间较长,同样可能被视为旷工。比如,员工在上班期间无故离开工作岗位数小时去处理私人事务。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被视为旷工。比如,员工故意提供虚假的请假信息或证明;或者在公司安排的工作任务期间,无正当理由拒绝执行或擅自离开工作现场。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哪些情形会被视为旷工,可能因不同公司的规章制度而有所差异。员工应该仔细了解和遵守所在公司的相关规定,避免出现被视为旷工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公司在认定旷工行为时,也应当遵循合理、公平的原则,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