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立案标准怎么规定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实施了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行为;足以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存在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是指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具体的立案标准通常有以下情形:
1. 造成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这是较为严重的后果,直接体现了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的危害性。
2.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 万元以上的。经济损失的大小反映了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破坏程度。
3. 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其他严重危害后果。
此外,如果虽然尚未造成实际的严重后果,但经有关部门检验,产品不符合安全标准,且存在造成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也可能构成犯罪。例如,某生产厂家生产的电器产品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虽然尚未发生实际的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但经检测存在漏电等严重安全隐患,极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严重事故,这种情况下就可能符合立案标准。
该罪的立案标准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和销售者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六条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