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如何处罚
商家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及刑事处罚。
当商家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时,其将受到多方面的处罚和规制。
从行政方面来看,相关执法部门可依据具体法律法规,对商家予以罚款、责令改正、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例如,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可对广告主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民事责任上,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承担责任。消费者因虚假广告而遭受损失,可依法请求商家赔偿损失,包括实际损失以及为维权而支出的合理费用。
如果商家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情节特别严重,触犯了刑法的相关规定,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比如,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构成虚假广告罪,将受到刑事追究。
总之,商家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是不被法律所允许的,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法律的严格规定和制裁措施旨在警示商家要诚实守信,不得通过虚假广告来欺骗消费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二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