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药的数额怎么认定
销售假药的数额认定通常依据销售的金额、数量等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
在认定销售假药的数额时,会考虑多个因素。首先,销售金额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这包括通过销售假药所获得的实际货币收入。执法机关会调查销售的交易记录、账目等,以确定具体的销售金额。其次,假药的数量也会被纳入考虑。即使销售价格较低,但如果销售的数量巨大,同样可能构成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此外,还可能考虑销售的范围和对象。如果假药被广泛销售给众多消费者,或者销售给了特定的弱势群体,如老年人、病人等,其危害性可能更大,在数额认定上也可能会从严把握。
在司法实践中,会结合具体案件的情况,综合运用各种证据和线索来准确认定销售假药的数额。这些证据可能包括销售凭证、证人证言、物证等。同时,法律也对不同数额的销售假药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刑罚幅度。
需要强调的是,销售假药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和安全的违法行为,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对于此类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和惩处。法律的规定旨在保护公众的生命健康权益,维护正常的药品市场秩序。任何涉及销售假药的行为都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包括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等。公众也应当提高警惕,增强对假药的识别能力,避免购买和使用假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一条
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假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