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拖欠未成年工资怎么办
企业拖欠未成年工资是违法行为,可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如与企业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等。
当遇到企业拖欠未成年工资的情况,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或其本人应尽量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协商,明确提出支付工资的要求,并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作记录、工资条等。如果协商无果,那么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力对企业进行调查和处理,督促企业支付拖欠的工资。
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在申请仲裁时,要准备好充分的证据材料,以证明企业拖欠工资的事实。仲裁委员会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进行裁决。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雇佣未成年人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未成年人在身体和心智发育上尚未完全成熟,可能不具备完全适应工作的能力。但既然已经雇佣并产生了工资,就应当依法支付。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对于企业来说,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何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和制裁。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条
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四条
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