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签订忠诚协议是否受法律保护
夫妻之间签订的忠诚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法律保护,但并非所有内容都必然得到支持。
忠诚协议是夫妻双方在婚前或婚后,自愿制定的有关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恪守婚姻法所倡导的夫妻之间互相忠实的义务,如果违反,过错方将在经济上对无过错方支付违约金、金、放弃部分或全部财产等的协议。对于忠诚协议是否受法律保护,不能一概而论。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忠诚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且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那么可能会被认定为有效。比如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在合理范围内,可能会得到法院的认可。
然而,如果忠诚协议中存在一些过分苛刻、不合理的条款,比如限制一方的人身自由、侵犯一方的基本权利等,那么这些条款可能不会被法律支持。如果协议是在一方受胁迫、欺诈等情况下签订的,也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对于忠诚协议的态度可能因地区、具体案件情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夫妻之间的感情和忠诚更多地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而不仅仅依赖于协议的约束。
总之,夫妻间的忠诚协议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受法律保护,但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认为签订了忠诚协议就一定能得到法律的全面支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