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个人信息罪怎么处理
一、侵犯个人信息罪怎么处理
根据我囯现行的明确规定,对于初次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且构成违法犯罪的被告,将按照其具体犯罪情节进行相应处理。
若情节轻微,且被告已全额退还非法所得,同时具备真诚悔过之表现者,可考虑免于刑事处罚或给予从轻处罚。
在此所称的“公民个人信息”,主要涵盖以下方面:姓名、职业、职务、年龄、婚姻状况、程度、专业资质、工作履历、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号码、信用卡号码)、指纹、网络登录账户等一切可以识别特定公民身份的信息。
伴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个人社会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大,个人信息的内容亦将日益丰富多样,仅通过列举的方式显然难以全面概括。
从实质含义上讲,公民个人信息是指反映公民个人生理及身份特征、社会生活经历及家庭、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还包括公民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获得、使用的个人识别代码。
从外延角度来看,公民个人信息具有如下显著特征:首先,该类信息与公民个人密切相关,能够准确反映出公民的部分或整体特性;此类信息一旦被获取、使用便具有专属性,例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最后,公民个人信息具有重要的法律保护价值,因为它承载着公民的个体特征乃至各项权益,一旦遭到他人恶意泄露、获取,必将使公民始终处于随时可能受到侵害的风险之中。
值得强调的是,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不以信息所有人提出请求为必要条件。
除非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特殊需求或得到信息所有人的明确同意,否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泄露、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二、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罪判多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关于的规定,对于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这一违法行为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会因情节轻重而有所差异。
若情节严重且涉及数额较大,可依法判处被告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判定处罚金;若情节特别严重,不仅可判处最高达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也需处罚金。
除此之外,倘若行为人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渠道系在履行职务职能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所获,并且将这些信息出售或提供给他人,那么将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从重处罚。
当涉及到单位犯罪时,则应对该单位施以罚金惩罚,同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以上是关于侵犯个人信息罪怎么处理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15分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