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安全事故等级如何划分
工地安全事故等级通常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工地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如下。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事故等级的划分对于事故的处理和后续的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等级的事故在调查主体、处理程序和处罚力度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准确划分事故等级有助于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法律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三条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