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领域存在哪些诈骗手段
一、民间借贷领域存在哪些诈骗手段
在民间借贷领域,常见的诈骗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虚构借款用途。诈骗者编造虚假的项目或事由,如声称用于投资建厂、生意周转等,诱使出借人相信其有真实的资金需求而出借资金,实际上将资金用于非法活动或个人挥霍。
二是高息诱饵。以远远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息为诱饵,吸引出借人出借资金。前期可能会按时支付高额利息,让出借人尝到甜头,后续便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最终携款潜逃。
三是伪造担保。通过伪造抵押物的产权证明、提供虚假的保证人信息等方式,让出借人误以为借款有可靠的担保,从而放心出借资金。一旦出现问题,出借人会发现所谓的担保根本无法实现。
四是借新还旧。诈骗者在前期借款到期无法偿还时,编造各种理由再次向出借人借款,用新借的款项偿还旧债,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出借人的资金无法收回。
五是身份伪装。冒用知名企业或有影响力人物的名义进行借款,利用出借人的信任获取资金。
二、构成需要哪些证据
构成罪,一般需要以下几类证据:
一是证明合同关系存在的证据。包括双方签订的书面合同、合同相关的补充协议、往来的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用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交易约定。
二是证明诈骗行为的证据。例如,虚构事实方面,需有能够证实行为人编造实际并不存在的情况的证据,如虚假的生产能力证明、库存清单等;隐瞒真相方面,要有证据显示行为人故意不披露关键信息以误导对方。
三是证明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据。比如,行为人将骗取的财物用于挥霍、赌博等非法活动,或者转移、隐匿财物以逃避返还等相关证据。
四是证明被害人损失的证据。包括被害人支付款项的凭证、财产损失的评估报告等,用以确定诈骗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
五是证言及其他相关证据。如了解交易过程的中间人、员工等的证言,以及能够辅助证明诈骗事实的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
三、不悔罪怎样追究刑事责任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诈骗罪且不悔罪的、被告人,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如下:
其一,定罪量刑。根据诈骗金额及犯罪情节确定基准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
其二,在量刑时,不悔罪这一情节会作为酌定从重处罚的因素。会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造成的危害后果、是否有前科等多方面因素,对其作出适当的从重处罚,以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确保犯罪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
以上是关于民间借贷领域存在哪些诈骗手段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