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与处罚

合飞律师1个月前 (03-24)普法百科3

“因逃逸致人死亡”在司法实践中表现得十分复杂,如果再加上行为人主观上对待死亡结果的态度,就更为复杂。因此,司法实践中,不能不加区别地一律定适用第133条第二档法定刑。而应结合行为人的罪过性质和其他有关情节,根据分则的具体规定,分别做出不同的定性和处罪。

第一,行为人在后逃逸因过失致人死亡的,应按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后误认被害人没有受伤或只受轻伤(轻微伤),从而逃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行为人肇事后,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逸,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人肇事后,误认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从而逃逸,致被害人未得到及时抢救而导致死亡等等。在这类案件中,只要有证据证明,肇事者主观上并不明知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没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就不符合间的构成要件。行为人肇事后,履行了注意义务,但当时未死,而因抢救不及时而死的,或行为人肇事后履行了注意义务,但疏忽了其他的注意义务,而由此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只能从交通肇事罪定罪。

第二;交通肇事后被害人伤势严重(如大脑、心脏、肝脏等主要器官受损),生命已经垂危,即使得到及时抢救也不能挽回生命

或者被害人已经得到了及时救治,由于伤势严重或医疗条件所限等原因不治身亡,由于被害人死亡和行为人逃逸行为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被害人的死亡是行为人交通肇事行为的自然后果。对肇事者应当适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但不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这类案件实质上不属于致人死亡的案件。

第三,行为人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是成立交通肇事罪的基本前提

但行为人为了毁灭罪证,逃避罪责,在逃逸过程中又实施了加害行为,致被害人死亡,应以罪处理,而不应属因逃逸致人死亡。

第四,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驾车逃跑,在逃跑途中连续多次撞伤、撞死多人应按刑法第151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定罪处罚或与交通肇事罪并罚。

行为人在逃跑过程中以驾车撞人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多由于行为人因肇事紧张,恐惧而失控,为逃避罪责而不顾一切驾车撞人。行为人主观上已由过失转化为放任大多数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故意,在这种情况下,其侵犯的客体不再是特定的人的生命健康权利,而是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安全,不应再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对后一行为应按刑法第115条处罚。

第五,行为人肇事后当场致被害人死亡又逃逸的,在主观上无论其是否已经认识到被害人被撞死,均应构成交通肇事罪

依照刑法第133条第二个量刑档次处理,即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的特别恶劣情况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此情况下被害人的死亡只与交通肇事有因果关系,而与逃逸行为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而不能适用第三个量刑档次。

第六,行为人在交通肇事逃逸过程中,再次发生交通肇事致他人死亡

即第一次交通肇事后逃走,在逃跑过程中再次违反注意义务发生第二次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结果,前后两行为皆构成交通肇事罪,对之不宜实行,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第三个量刑档次从重处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76683.html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与处罚的相关文章

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量刑级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受伤的处罚为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于逃逸的驾驶员来说,一旦被吊销驾驶证,那么将永远不能再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除了被吊销驾驶证之外,逃逸的驾驶员还会被扣除12分驾照分。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3、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受伤的处罚是什...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过失致人死亡区别量刑(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和过失致人死亡区别想象竞合)

作者/黄向清(上海市第一中医院院长) 第一部分 简要案件事实和争议问题 从果关系角度来看,此类案件根据暴力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因果力,大可以细分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施暴者暴力行为直接导受害人死亡,被告曹某被害唐某在酒桌上言语发生分歧。期间,曹某将受害推倒在地...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因逃逸致人死亡处多少年,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处理流程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很少,而导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法律知识,本篇文章您整理了一些关于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逃逸怎么处罚,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都有哪些?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怎么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怎么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七年以上 若由于肇事者的逃逸受害,则应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所说因逃逸致人死亡”,是特指行为人为躲避法律责任追究而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选择跑,结果造成了被害人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救援而最终死亡的情况。 另一方面,果在后,单位主管领导、...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多少年有期徒刑

一、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多少年有期徒刑 1、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规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等,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为逃逸致人死亡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 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几个观点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几个观点 《解释》出台以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人的范围限于原交通肇事中被害,使得该问题罪过形式变相对简单起来,但由于司法实践中复杂情形和理论传统束缚,其罪过形式仍然是理论研究中重点。目前国内刑法学界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基本解释是什么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基本解释 (一)此中“逃逸理解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后,为逃避法律追究或救助义务而离事故现场,使被害未能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行为人逃逸之时,对于被害可能死亡的结果,可能有认识,也可能没有认识,但无论有无认识,都只能在在7年以上幅度内量刑,而不能认定为...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性质是什么

认识一个问题,首先立足于行为的本质或者质。由于对主观方面认识不一,对“逃逸致人死亡法律质认识更是众说纷纭,笔-者在此就几个主流观点加以分析: 1、说 此说是目前学术界最流行的观点。其主要理由是:从中规致人死亡条文来看,符合结果加重两个条件:其一,基本行为和加重结果的因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