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肇事逃逸该如何维权
一、遇到该如何维权
“交通事故逃逸”这一术语,其具体含义是指行为人为规避法律责任,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选择逃离现场的行为。
若此种行为尚未达到犯罪程度,则将面临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所作出的二百元至二千元不等的罚款处罚。
在此情况下,车主可依据书,在逃逸者归案后提出赔偿请求,如双方未能就赔偿事宜达成共识,车主有权向当地人民提起诉讼。
如果行为人因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发生,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那么他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或;若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存在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那么他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对于那些因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罪犯,他们将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一条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第七十四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遇到肇事逃逸如何报案
若您遭遇了交通事故,首先应当立即拨通110报警电话,然后按照如下步骤予以妥善处理:
1.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以便救援人员能及时抵达现场,以期稳定您因事故造成的身体状况变差。
如果您无法独自完成上述行动,应竭尽全力寻求周围人群的援助。
2.务必妥善保存事故现场的相关证据。
在警方到达现场之后,请积极配合他们对于事故现场进行详细勘查以及各项检查工作,尽量为他们提供关于逃逸车辆的详细信息,使警方能够据此快速锁定逃逸车辆及驾驶员的行踪。
3.耐心等待案件的调查结果。
尽管逃逸者可能会因为担心承担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法律责任而选择逃避,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他们都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逃逸行为无疑会加重他们的罪责。
4.在事故发生后,受害人所产生的治疗费用、财产损失等相关票据,均需要妥善保管直至查明事故赔偿责任方为止。
随后,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途径向责任人提出索赔要求,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